楠溪江的靈秀俊美,
被發源于永嘉的山水詩記錄。
而散落在楠溪江畔的古村落,
則是悠長時光的記錄者。
時至今日,人們想要從古村落裡尋回
時光之美、田園之美時,
楠溪江畔的古村落,
已經在世人眼中熠熠生輝。
林坑村的發現,是一場帶有奇幻色彩的冒險。20年前,香港鳳凰衛視攝影師趙群力駕駛飛機航拍楠溪江風景,不幸失事殉職,人們在搜尋憑吊他時,才“發現”了這座楠溪江源頭的處女古村,林坑也因此走到了世人面前。
林坑古村有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大小二層樓閣式古木屋45座,大都有百年曆史,最古老的超過200年。依地勢而建的民居,造型玲珑剔透,線條生動流暢,無序卻自然,變化中統一,猶如天工造物,富有相當的美學價值。2012年,入選“中國景觀村落”。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現有100餘戶人家。
林坑村始建于明初。據村史記載,林坑毛姓人家的始祖毛公氏為躲避戰亂由江西省安吉縣遷至浙江台州。明洪武年間,有一天毛氏祖先進山打獵,不知不覺闖入這個幽僻的山谷,被這裡的景色所吸引,遂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迄今已曆45代,有700多年的曆史。因三面環山、竹木繁茂、溪多谷深、交通閉塞,故名“林坑”。
我在十年前去過一次林坑,那次的印象實在是太美好了。沿着進村的上坡路行進兩三百米,就到了林坑村的中心。兩條溪流在這裡交彙,山上下來的潺潺澗水受到山洪留下巨石的阻攔,發出響亮的撞擊聲。如若是豐水期或是大雨過後,那聲響又在高企的崖岸間來回激蕩放大,如同馳騁沙場的千軍萬馬在面前經過。
溪水兩岸,雖然都是用粗石砌基、原木搭梁的樸素民居,循着山坡一層層疊上去,但因為早年建造的住宅均為大型三合院,又循地勢呈現高低錯落的形勢,所以并不會輸在規模氣勢上。林坑的建築具有典型的浙南山地民居風格,木結構卵石砌基的房屋樸素真實,野趣天然,完全體現了木石的本形、本性、本色。
這些古民居與環繞的青山、潺潺的溪水、古樸的小橋、袅袅的炊煙組成了一幅靜美的山水畫,而有了世外桃源的意境,讓人移不開觀賞的眼睛。整個村莊隐于山林中,雖地勢高低各有不同,但都被一抹綠意包圍。站在不同方位,看到的風景也不盡相同。幾乎每走段路後再回首,都有一副全新的畫卷展開,比之平原地帶,多了一絲幽韻。
村中間有一座廊橋橫跨溪上,叫作“沉香橋”,建造時間并不長,但木質橋身和小瓦廊頂,與周遭的環境很協調。橋匾上的橋名“沉香橋”三字的落款竟然是“羲之書”,行書輕盈飄逸。正午,烈日高照,幾個老人在橋上坐着聊天。晴天遮陽,雨天擋雨,廊橋的好處顯而易見。
再往上走,有一大石,上面是潘錦夫先生所書的“林坑”二字,筆力遒勁。在此處看林坑的老房子,錯落有緻,古樸優雅,與青山綠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拍攝,都是一幅優美的畫,有一種“天人合一”的和諧美。
走過幾十米,有一座石拱橋叫永安橋,橋的兩側,爬滿了袅袅的青藤,上面有兩條小溪交彙從永安橋下流出。左面的小溪上有木制的廊橋永吉橋,右邊的小溪上有一座建于1974年的石拱橋永平橋,最上面還有一座叫永利橋的木制廊橋。永安、永吉、永平、永利,這些橋名都透出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木屋、石拱橋、溪流、修竹與蒼翠的山林融為一體,猶如天工造物。山上兩股清泉蜿蜒曲折,在村前彙合後繞着村落流向遠方。在它們建成前,村裡人往來溪流兩岸,靠的是溪裡堆積的巨石,就在石頭上跳來跳去,聽上去雖然很有天然趣味,但畢竟不方便。有了橋,村民和訪客雖然沒有了展現身手的機會,但腳步多了一份從容。
木橋邊有棵高大的木芙蓉,粉色的芙蓉花在陽光下澄朗耀目,姿容嬌美。橋上有美人靠,坐在橋上,迎面是兩山中間吹來的清涼山風和滿目的青翠,可以神侃海聊,也可以望着腳下的溪水發呆。
最有味道的還是那些屋檐下的敞廊。人在屋檐下走,山峰溪澗無時不入眼,輕風細雨無時不撲面,人和自然那種樸實的親近感,在林坑這些樸實無華的鄉土建築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
石條小路通向村子的最高處,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林坑,一片黑黑白白的屋舍被周遭無邊無際的綠色竹海圍抱着,恬淡,悠然,你會突然發現“林坑”這個通俗的名字是多麼貼切。村周圍群山起伏,蜿蜒曲折,猶如五龍捧珠,村莊就成了一顆“明珠”,就似鬼斧神工,形成了這村居的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格局。
和永嘉楠溪江上遊的那些古村落相比,林坑沒有值得炫耀的古建築和人文曆史。沒有宗祠,沒有像樣的廟宇,村口雖有個供奉本地神祇的“白鶴大帝廟”,但是三開間的一個小屋,非常不引人注目,更沒有牌坊一類的榮譽建築。楠溪江中遊地區那股濃重的耕讀文化風氣,似乎從未吹進這個山谷。長期以來,村民就靠開墾小塊田地種糧和砍伐銷售山上的竹子養家糊口,是地地道道的山民。但正是這種長期的隔絕性,才保證了林坑至今仍能保持本色的山水與村舍,成為很多人向往的“桃花源”。
村裡有一個趙群力紀念館。館裡有趙群力先生的雕像、用過的物件和他的生平介紹及遇難時駕駛的飛機殘骸。2001年09月2日中午12點20分,号稱“中國航拍第一人”的趙群力在林坑航拍《尋找遠去的家園》節目後,特意降低高度與林坑村民揮手作别。誰能料到,那一揮竟然會是村民看到他留在世上最後的形象,他駕駛的蜜蜂2型小飛機從高空摔下,不幸殉職,時年51歲。紀念館雖然簡陋,卻寄托了林坑人的深切懷念。
林坑很小,也很安靜,一個小時夠你走遍。但是,溪水聲伴随着林坑走過了幾百年的歲月,那種原始、那種淳樸、那種天然,那種穿越時光所帶來的純淨,讓人留戀忘返。相比那些很商業化的古村落,林坑有它獨有的安詳和甯靜。這麼美的地方,以至于烏鎮,西塘都顯得黯然失色。
夕陽西下,暮色漸濃,在農家院子裡飽嘗了一頓濃濃的帶着田園氣息的晚餐後(推薦筍幹炒臘肉和紅燒田魚),古村落的紅燈籠已經亮起,與頭頂的星光交相輝映。已看不清路邊的溪澗,唯有碎碎的流水聲不絕入耳,更襯托了古村的靜谧。
林坑夜色 汪學斌/攝
在這裡停留一晚吧,古村的靜谧是需要從清晨感受到深夜的。不曾聽聞過枕溪而眠的水聲,不曾在清早邂逅過袅袅升起的炊煙,又怎能識得林坑之美的十之一二?夜晚的林坑更靜谧,靜谧地讓你忘掉喧嚣與煩躁。你可以和好友坐在民宿的院落裡喝酒聊天,也可以躺在竹制的躺椅上數星星看月亮。
林坑的民宿客棧比較多,推薦一家很有特色的民宿——林坑印象,在林坑村最北面廊橋旁。民宿依山傍水,後山翠綠竹林,前有小溪川流不息,夏天還可以抓魚哦!
【永嘉林坑印象民宿】
民宿兩層小樓,靠着一條小小的河道。視線穿過栅欄,院子裡是修整過的草坪,種着茂盛開放的花木,頗有一番與世隔絕的恬靜氣氛。
推開竹門,穿過一段帶美人靠的沿溪長廊,來到大廳。廳内設有秋千等休閑設施,門廳左側,是一個茶吧,有一木桌,幾處坐墊,可圍坐五六人。點睛之處是擺放茶具的茶桌,一眼就能看出它是由老式木門改造而成,拉環、榫卯痕迹令人回味。
門廳右側,便是休閑書吧,幾處木質座椅,墊上摩洛哥風格的布墊子,一張懶人椅。靜坐椅上,捧一本書,時不時看看風景。困了便小憩一會兒,或拿起店主的心愛手鼓,奏上幾曲。
民宿建築為木質結構,泛着田園風。共四間客房,分别是觀雲、聽雨、望月、撫琴,充滿詩情畫意。客房設施齊全,每間房都散發着整潔舒适的氛圍。雖然比不上星級酒店豪華的裝修和設施,但勝在環境優美,自由自在。
在二樓露台或燒烤,或悠閑的躺在躺椅上望着星星,一覽整村景色,舒服的不要不要的。樓下寬敞明亮的廚房設備齊全,可以自己動手,在朋友面前一展你的廚藝。
趁着天氣正暖、陽光正好,懶散的倚在屋外的美人靠上,山巒疊起、田舍掩映,炊煙袅袅躍然眼前。聊天、放空、喝茶,仿佛回到了以前純粹而美好的時光。在這裡,朋友聚會,生日派對,或帶父母孩子出來小住幾天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大廳的正前方,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溪流帶來的樂趣,和遊泳池是不一樣的。潺潺流水什麼的,照着書本和電視給小孩解釋,他們是無法get到全部的,需要站在溪水裡,閉上眼睛聽一聽,才能明白什麼是叮咚,什麼是淙淙。民宿主人說,小朋友們在這條溪流裡都要玩瘋了,以緻整個暑假客房都是爆滿。
民宿圖片部分由業主提供
旅行的意義,在于遇見各種美好。
而民宿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你的旅行增添美好。
民宿包棟4房,非周末2980,周末3280,節假日3580,最多入住10人。含每房雙人早餐、高級烤爐、免費咖啡豆現磨咖啡️、投影、K歌、智能麻将機,免費廚房使用。
【房型】
聽雨,精品大床房1.8米帶飄窗
望月,精品大床房1.8米帶飄窗
觀雲,豪華雙人浴缸,1.8米大床房
撫琴,精品單人浴缸,1.8米大床房
地址:永嘉縣岩坦鎮黃南鄉林坑古村85号
自駕:溫州繞城高速S10轉S26諸永高速,在岩坦出口下後轉S223省道,沿仙居方向行駛14公裡即可到達。
在自然的浸潤中,疏解生活,疏解情緒,與山相處,複得内心的平靜與從容。守着山中緩慢流逝的歲月,看日升月落,草木枯榮。“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村後有一座毛公山,山上有塊巨石酷似毛公頭像,是林坑的一景,也是清早爬山的好去處。
林坑毛公山健身步道:步道全長830米,1.5米寬,約1260步。拾級而上,兩側層層梯田,四周翠竹環繞,登頂可俯瞰林坑古村全貌,絕美風景盡收眼底。毛公山健身步道是村民及來此度假、療養的旅客健身休閑,觀光的極佳去處。
爬到半山腰處,俯視腳下的林坑村,安安靜靜的,偶爾能聽到幾聲雞叫。階梯旁就是村民們的口糧田,空氣中彌漫着十分好聞的藥草香氣,提神醒腦。登上山頂,雲霧缭繞,宛如仙境。
蒼翠的青山,滿目的竹林,
别緻的廊橋,樸素的村舍,
構成了林坑别具特色的迷人景觀。
吸引了衆多遊客在這裡發呆,
在這天地間靜處,不知歲月流逝。
隐世之美,避世之甯糅合山野之靜,造化之奇。
你若覺得它是個世外桃源,它便是。
航拍/部分攝影:溫州古道王哲孟
古道推薦:半嶺古道丨徒步雖艱辛,風景卻如畫(點擊)
半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近年在永嘉縣體育局的支持下改為健身步道,修建了相關指示牌。古道起于岩坦鎮黃南林坑古村,上嶺陡峭,翻半嶺,過平坑,止于碧油坑村。古道全長7500米許,累計爬升800米許,塊石為基,是古時碧油坑村等地村民來往于林坑村的主要道路。古道行于層田茂林,古村秀美,古樹挺拔,碧水蕩漾,風光旖旎,三個小時可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