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白雲行空——讀楊立強的小品畫作
人鄰
故鄉系列之一
故鄉系列之二
故鄉系列之三
故鄉系列之四
故鄉系列之五
故鄉系列之六
故鄉系列之七
故鄉系列之八
萬事都不是憑空而來,楊立強的小品畫,都是因緣而起。
這些小品畫的内裡機杼,早見端倪。若幹年前的寫生,楊立強攜帶着幹糧、水壺,走七八裡、十幾裡山路畫畫,為了便捷,也是為了節儉,畫紙都是裁成了尺幅那樣。汗則汗,雨則雨,不竭的是他面對大千世界的毅力和心神。數十年來,他已然了悟天地造化之功,陰陽互變之理,于天地陰陽間,厚積薄發,老拙天真,回返自然,已入熟而後生之境,說是“天駿行空,白雲出岫,無半點塵俗氣”,亦不為過。
前年,有幸一睹楊立強的小品畫,二百餘幅,蒼蒼茫茫,神氣渾然,看似草就,卻以“無懼為勝”,妙谛橫生,自成一格。畫雖尺幅,卻以一豹露斑,得窺自然萬物生生不息。春生,夏長,秋涼,冬寒,各有不凡滋味。
楊立強作畫,習慣以手扪之,想來心即是手,手亦即是心吧。山色水流、土石草木、屋宇六畜、時光人物,都是他孜孜以求的心迹。除卻自然物理,他的畫裡也是浸透了塵世三昧。所謂出塵,也是要帶着人的氣息,心地的善良潔淨,才是好的。他的這種善良潔淨,寬厚仁心,于今已不多見了。
畫家中年,當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态勢,着力于筆墨而造就畫意。而他耳順之年以來的山水小品,尤其是新近之作,果然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了。較之往年精心,更多逸趣。花之千葉者無實,畫家新裁,更是筆簡意赅。出于人工,卻宛若天成,自有一派平和、甯靜,與萬世安然無礙。
楊立強早年追随長安“二蔡”——蔡鶴汀、蔡鶴洲先生,于中西畫之法,均浸潤有所心得。他由傳統山水的習摩、寫生成就自家面目,至田園山水一變;至信手之田園小品,亦是一變;近之小品,亦竭力推陳出新,欲入灑脫天然之境。對楊立強的這些小品,自然會有人以為不合古法,但他深解,唯有依循大道,以生身之山水為質,兼之南北,上下求索,經慧眼天心,反複着手于筆墨試驗,覓“無人至處”,才能終有可觀。由這些畫,我們已然了悟其于“無人至處”,已有自家心得。
楊立強的這些小品畫,是對傳統的承續,也是虔誠的不斷反省。而在這反省間,我們依舊能隐約感到古代大師們在其背後恒久不息的推動力量。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境界是楊立強喜歡的,而他的畫意也将緣此而愈為“遠大”“分明”。
衆家評說
●楊立強的小品畫,尺幅小,境界大,小而精到,别開生面,與方濟衆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沈奇
●楊立強作畫落筆果斷,點捺輕盈,筆下的線條時而剛勁,時而柔和,其“勾”“皴”“染”“點”均一氣呵成,幾乎達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所完成的畫面看似不講究章法,但如果仔細端詳,卻絕不散亂,内裡巧妙地依循着藝術的規律。一幅小品,通常在幾分鐘之内便完成,畫幅雖然不大,其中卻蘊藏着豐富的内涵。它們的每一根線條和每一抹色彩都觸動了觀者的心弦,讓和諧的旋律在尺幅之間汩汩流動。顯然,楊立強的小品畫已在“神格”上向前邁出了一步,開始進入“逸格”的自由境界。
——汪劍钊
●楊立強的山水小品,是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瞬間收放,頗具超脫感,正如有人說的,就是“給予你的片刻時間以最高的質量”。
——胡亮
●楊立強的畫作視覺審美沖擊力很強,水墨用得特别成功。雲山綿邈、丘壑縱橫是他畫裡的常境。更妙的是,這裡的山川總是氤氲在一團水汽中,一片浮動着的煙霧中,楊立強表現這一切的視角是獨特的,他的許多畫作無疑是“畫中有詩”的最好诠釋和生動例證。
——苗變麗
●楊立強不僅師出名家,熟谙章法,還能勤勉多思,筆耕不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終于修得正果,自成一家。其畫作意境深邃,總是帶着隴原大地的個性和體溫,筆墨之間透露着這塊土地濃郁的精神信息。從他創作的每一幅畫裡,能确切地感知到隴原人獨特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品格。
——張德明
●楊立強的畫現代感非常強。他的畫,墨色作底色,有很多線條和色彩,沒有現實場景。他所表現的現實是心靈的現實,是照相機所照不到的另一面,比我們表面所看到的現實更有意義。
——馬新朝
●楊立強的畫中有親切的鄉土情結,甯靜、自然、和諧,不僅表現出大自然的外在美,而且表現出了藝術品的内在美。
——陽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