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遊客到了北京,必到故宮博物院、長城打卡;到了南京,必到秦淮河、夫子廟打卡;到了成都,必到寬窄巷子、杜甫草堂打卡……那麼,到了西安,回民街也是必到之地。所以,每到旅遊旺季,回民街總是一幅人山人海的景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回民街的過去和現在。
回民街位于鐘鼓樓後面,不是一條街道,而是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幾條街道組成,占了西安城牆内四分之一的地方。其中北院門,是清朝時期的官署區,陝西巡撫衙門駐地所在地。為什麼叫北院呢?這是因為此地在鼓樓的北面,鼓樓是西安古城的中心,因而得名。
陝西巡撫是陝西全省的最高行政長官,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事務,設立于1645年5月4日,駐地在西安。最初,陝西巡撫是滿洲缺,漢人不得任職。1731年,兵部尚書史贻直奉命署理陝西巡撫,打破了這一慣例,才陸續有漢人出任陝西巡撫。在出任陝西巡撫的名人中,有李星沅、鄧廷桢、林則徐、譚廷襄、劉蓉、鹿傳霖、魏光焘、岑春煊等人。
那時候的北院門,與美食沾不上邊。賈平凹筆下的胡辣湯、羊肉泡馍等美食還沒有出現。否則的話,李星沅、劉蓉等湘軍大佬,在辦公之餘,就會踱步到回民街來,吃上一碗羊肉泡馍,暖暖身子。
北院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美食街的呢?
在上世紀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北院門一帶租賃門市,經營餐飲。回民經營的餐飲很有特色,不但西安本地人喜歡吃,就連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衆所周知,西安是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城市,但當時并沒有這樣的美食一條街。為了配合旅遊産業發展,西安幹脆将北院門打造成美食一條街,回民街因而得名。
回民街作為美食文化街區,一炮打響,成為西安旅遊産業發展的一張靓麗名片。
如今,不管在什麼季節,隻要你走進回民街,總會看到幾十個導遊小旗子在空中揮舞,指揮着一臉興奮的遊客往回民街裡擠。特别是在旅遊旺季,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景象,會讓你感覺到了春運現場。
回民街上飯館林立,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雖然回民街被打造成主要針對外地遊客的旅遊景點,部分攤點販賣的是全國各地都有的“網紅”食品,但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慢慢尋找的話,依然能夠找到幾家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号小店。當然,這需要時間和耐心。
事實上,西安本地人也喜歡來回民街逛一逛。每到夏季,不少本地人會呼朋喚友來到回民街,吃燒烤,喝夜啤,消磨漫長的夏夜。
彼時,哪怕到了深夜時分,回民街依舊人來人往,燈火通明。大盤雞、泡馍小炒、炖羊蹄、紅柳烤肉、褲帶面、羊肉串,臘汁肉夾馍等各種地方特色美食琳琅滿目,量多,料足,重口,夠味,讓人垂涎欲滴。
據《華商報》報道,西安與北京、廣州、成都一起,入選“夜晚最愛吃前十城市”名單,其中北京的簋街、深圳的香蜜湖區域、西安的回民街,作為美食密度高的區域,吸引力指數排名靠前。
第一次到回民街的外地遊客,總是以為走完幾百米長的北院門,就逛完了回民街。其實,回民街的範圍非常廣。除了北院門,還有北廣濟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好幾條街道。
大家不妨沿着北院門,往深處走遠些。在遠離繁華與喧嚣的地方,可以探尋到最真實、最平民的西安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