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擊敗了曹軍,于禁率軍投降,龐德被關羽斬殺,關羽大軍一度所向披靡,就連曹操都想要遷都避避風頭,好在司馬懿力勸曹操,曹操才打消了遷都的念頭。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風頭正盛的關羽預料不到,一場巨大的危機将随之而來。呂蒙稱病退兵,關羽以為江東危機已解,便将守軍全部調往襄樊,見關羽上鈎,呂蒙便趁機抄了關羽的老巢。
此時,雖說關羽處于前後兩難的困境,但他手中仍有數萬精兵,還有一戰之力,那麼為何關羽會敗退到麥城,最終被呂蒙所殺呢?
麋芳、士仁臨陣倒戈
史料記載“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關羽出兵襄陽樊城之時,命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部将士仁駐守公安,這兩人除了守備大本營之外,還擔負着糧草運輸的重任。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将領出兵在外,後方的糧草必須要及時供應到位,一旦糧草出了問題,士兵們吃不上飯,不僅戰鬥力會急速下降,更會有潰散的風險。
在這一點上,關羽并沒有做長久打算,關羽對糜芳、士仁本就不太信任,還時常對其冷言冷語,換言之,關羽根本就瞧不起這兩人。
用人的基本原則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關羽的輕率舉動,引起了糜芳、士仁的不滿,于是糧草供應也是拖拖拉拉。關羽見此情景,竟然出言威脅:“回去之後我就收拾你們!”
内亂必定會引發外患,蒼蠅不叮無縫蛋,孫權正打算趁機奪回荊州,便派人找到糜芳、士仁,勸他們投降,既然在關羽這裡待不下去,兩人幹脆就投降了孫權,江陵也随之落入了孫權的手中。
于是,關羽的後方出現了大漏洞,沒有了糧草供應,軍心不穩,這仗也就難以再繼續打了。
呂蒙使用攻心計呂蒙算計關羽已經很久了,從策劃到實施,再到擊殺關羽,幾乎全部出自呂蒙的手筆。
最初,為了防備孫權,關羽在江陵留有守軍,這樣一來,呂蒙想抄關羽的老巢就十分困難。于是,呂蒙以生病為由,調走了不少吳軍,關羽見吳軍撤了,便放松了警惕,直接将後方的守軍全部調往了前線,畢竟曹操也不是好對付的,集中兵力也有一定道理,可是關羽并沒有注意到,這是呂蒙的詭計。
史料記載“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橹,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見關羽後方的守備空虛,呂蒙便暗中派兵深入江陵,而且是化妝改扮,待呂蒙将關卡的哨兵都抓了起來,關羽還是一無所知。
呂蒙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十分高明,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奪下了江陵。除此之外,呂蒙最厲害的還攻心之術。
關羽手握精兵,從于禁、龐德的失敗就可以看出,關羽手下的兵将戰鬥力很強,如果呂蒙和關羽直接開戰,勝負真的很難說,所以,狡猾的呂蒙,在占領江陵之後,盡其所能善待城中的百姓、官員。
關羽帶兵出征,将領、士兵的家屬都留在了江陵,如果呂蒙殺掉了這些家屬,必定會引發“哀兵必勝”,如此的話,關羽率兵殺将回來,呂蒙必定無法阻擋。
然而,隻要善待這都家屬,就可以瓦解關羽的軍心。是時,關羽派人屢次和呂蒙接觸,之後才得知,家屬們平安無事。
事實上,關羽可以派人去偵查,但這個消息必須要嚴格保密。倘若關羽傳傳達一條假情報,或許可以改變整個戰局。關羽可以對将士說,他們的親人已經被呂蒙所殺,這必定會引發将士們洶湧的仇恨,待時間成熟,關羽再帶兵殺回江陵,一戰便可以扭轉戰局。
史料記載“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于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可惜,關羽并沒有這麼做,使者回來後,将家屬們平安的消息告訴了将士們,于是,士兵們也就再無鬥志了。
很多人說呂蒙陰險狡詐,趁人之危,事實上,戰場之上哪有什麼光明正大的決鬥,雙方比拼的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幹掉對方,站在呂蒙的角度上,他幹掉關羽奪回荊州,幫東吳立下的大功,何錯之有。
關羽太過輕傲關羽統兵能力很強,且而十分善戰,可在關羽身上,有一個緻命傷,那就是太過狂傲。
我們在曹操、劉備、孫權的身上可以看到野心,但看不到傲慢,這三人都是十分務實的實幹型君主,在他們眼中,實實在在的利益更為重要,而傲慢的人比如袁紹、公孫瓒早已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史料記載“權嘗為其子求昏于羽,羽罵其使,不許昏;權由是怒。”
關羽有多狂呢?我們舉一個例子。在關羽進攻襄樊的時候,劉備、孫權還是聯盟關系,雖說雙方都在互相提防,但好歹還沒有撕破臉。
鑒于關羽的能力出衆,孫權曾經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自命不凡,根本看不上孫權兒子,直接将孫權派來的使者給罵了出去。縱使孫權脾氣再好,也是無法忍受如此羞辱的。
荊州是孫權勢在必得的,既然關羽如此不給面子,那他孫權也就不用再顧慮什麼了,這也是關羽被殺的原因之一。
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能登上台面的沒有一個簡單角色,在棋盤之上,隻要少想一步,都可能是滿盤皆輸。反觀關羽,有很強的統兵能力,但缺乏政治覺悟,而且生性狂傲、目中無人,他的把柄一抓一大把,所以,關羽的敗亡跟其性格有着密切的關系,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關羽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參考資料:《三國志·卷三十六》、《資治通鑒·第六十八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九魚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