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附子
【别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烏附子; 烏附塊;黑附子;明附片; 熟附片; 白附片;熟附子
【藥性】熱性
【藥味】辛;甘
【歸經】歸心、腎、脾經。
【毒性】有毒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
【主治】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9g(炮制品),回陽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禁忌】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反川貝母、浙貝母、全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半夏、白芨、白蔹;畏犀角。
【現代藥理研究】
1.附子有明顯的強心和升高血壓作用。
2.附子可擴張外周血管,對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
3.附子有抗炎作用。
【古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徵堅積聚,血瘕,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步行。
《名醫别錄》:味甘,大熱,有大毒。主治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堕胎,為百藥長。
《藥性賦》: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陽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補三陽之厥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