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江西省下轄設區,總面積18680平方千米;下轄1個區、6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人口555萬。享有“月亮之都”、“亞洲锂都”之稱,先後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号。
一、曆史沿革
1、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宜春縣。屬豫章郡。三國吳為豫章、安成郡地,屬揚州。隋罷豫章郡置洪州總管府,廢安成郡置袁州;大業初廢洪州複置豫章郡,袁州改宜春郡。
2、唐為洪州、袁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五代南唐增置筠州。宋為洪州、筠州、袁州,屬江南西路。元為龍興、瑞州、袁州路,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明為南昌、瑞州、袁州府,屬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3、1914年為豫章、浔陽、廬陵道。1949年屬南昌、袁州專區。1952年袁州專區并入南昌專區,新淦縣劃歸吉安專區。1957年新喻縣改稱新餘縣。1958年南昌、新建二縣劃歸南昌市,進賢縣劃歸撫州專區,南昌專區易名宜春專區。1959年宜春專區由南昌遷駐宜春。1960年新餘縣升為地級新餘市,由省直轄;萍鄉縣改市;撫州專區進賢縣來屬。1961年南昌市南昌、新建二縣來屬。1963年新餘市複改縣,仍隸宜春專區。1968年進賢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萍鄉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宜春專區更名宜春地區。1971年南昌、新建二縣劃歸南昌市。1979年析宜春縣置縣級宜春市。1983年新餘縣複改地級新餘市,劃分宜春縣屬之,由省直轄;安義縣劃歸南昌市。1985年宜春縣并入宜春市。1988年豐城縣改市,清江縣改樟樹市。1993年高安縣改市。2000年撤銷宜春地區,設立地級宜春市,原縣級宜春市改置袁州區。
二、地名來曆
《太平寰宇記》袁州宜春縣:“縣側有煖泉,從地湧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鏡,瑩媚如春,飲之宜人,故名宜春縣。”
三、風景名勝
1、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位于宜春市區西南15千米處,總面積389平方千米,先後獲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産”、“中國溫泉之鄉”等10餘項稱号。
2、宜春花博園。是江西省第三屆花卉園藝博覽交易會所在地。景區位于宜春市袁州區湖田鎮,距宜春市中心約6千米,占地面積1215畝,由四個展館、十二個展園、十二個專類花園、五條主花道、一個人工湖和若幹景觀平台組成。
3、酌江溶洞群風景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三陽鎮境内,距宜春市區18公裡。“酌江洞”是1986年開放的,洞内鐘乳石千姿百态,造型各異。
4、宜春禅都文化博覽園。是集文化觀光與體驗、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公園,也是全國首座以佛禅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禅博園占地面積約3200畝,2014年9月主園區開園,2015年12月被批準為國家4A級景區。
5、鼓樓。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 鼓樓,又名袁州谯樓。據《袁州府志》,鼓樓系南唐保大二年,由刺史劉仁瞻建造,有“立廳堂、齋閣、谯 宜春鼓樓樓…總六百間”的記載。後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騰強恕“稍新谯樓”并制鈾壺、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針、更籌、鐵闆等器具,設陰陽生輪值、候籌報時,将其建成了集測時、守時、授時于一體的天文台。鼓樓被确認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遺址。
四、叫春城市的由來
2010年,宜春旅遊政務網在主頁顯眼的位置打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廣告語,一時各大論壇争相轉發與評論,這條"雷人"宣傳語讓宜春紅遍全國。
2009年,時任宜春市委副書記,牽頭負責宜春以明月山為龍頭的“旅遊升溫戰”。他與市委書記和市長三人,喜歡吃飯時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工作。一次會議之後,他們又在一起用工作餐,聊到招商引資時,大家感歎宜春知名度不夠啊,在外面推介起來真費力,講了半天人家還不知道宜春在哪兒、是怎樣一個地方,如果能有一句廣告詞讓人一聽就記得住,那就好了。哪有這樣的廣告詞呢?思考間,副書記突發靈感,于是打趣說,那還不容易,“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保證一聽就記得住!
後來,他找來宜春市旅遊局局長一起商量。那時候的互聯網還沒有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這麼發達,人們關注新聞、讨論熱點,主要還是在網站、在論壇。經過仔細思考,做了這樣一個策劃:用一句亦正亦邪的口号——“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挂到一個亦官亦民的網站——宜春旅遊政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