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鬥”,這個典故形容那些沒本事,怎麼都扶不起來的人。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典故來自于劉禅。
(一)劉禅老爸的艱苦“創業史”
劉備,堅韌不屈、崛起于草根的“天下枭雄”
三國鼎立。劉備創業不容易!
劉禅是三國時期的蜀國第二位統治者,大名鼎鼎的枭雄劉備的兒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句話用在劉備和劉禅這對父子身上很不合适。
劉備是三國鼎立時期的蜀國開創者,也是一個皇帝——雖然這個皇帝有人說不算正統的。他奮鬥了一輩子,從刀光劍影、屍山血海中走過,運用自己的謀略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打下了一畝三分地。對于今天的創業者來說,劉備絕對算是楷模——多次“創業”都賠的損失慘重,但仍然堅持下來,最終成了一方“龍頭”。
從23歲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到47歲和孫權聯合打赢赤壁之戰取得真正屬于自己的地盤,劉備整整奮鬥了24年。其間數次寄人籬下,數次被敵人打得如喪家之犬,連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再到53歲打下益州,58歲打下漢中真正鞏固益州地盤(确定三足鼎立之勢),劉備真可謂是百折不撓,大器晚成,成功來得相當不容易。
(二)“虎父手下無犬子”?錯!
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劉禅
'“相父”諸葛亮,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劉備打下江山的時候,年事已高。62歲的劉備在經曆了丢失荊州和夷陵之戰後,也撒手人寰。守江山的任務隻能留給自己的兒子劉禅。并不是劉禅天資過人,而是他是劉備的活着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
劉禅即位時,隻有16歲,勉強算個成年人。但是他的治國和處理軍政大事方面,幾乎是毫無經驗。在古代,一個君主若是即位時年幼,通常會設置輔政大臣。劉備死之前,也給劉禅找了輔政大臣——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
從劉禅即位到諸葛亮去世,諸葛亮輔佐了劉禅整整11年,諸葛亮去世時劉禅27歲。
史書記載,諸葛亮處理軍政事物采取一把抓——“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于是曆史書上幾乎沒有留下劉禅處理軍國大事的記載。這一階段是諸葛亮輔佐阿鬥,劉禅隐藏在幕後,重要軍事決策,估計是最後讓他蓋個章,走個形式。可以說,劉禅在這段時間沒做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諸葛亮因為連年征戰,耗盡了心力,去世了。諸葛亮去世了,劉禅開始了親政。劉禅親政時畢竟才27歲,在之後的歲月裡,他的輔佐大臣從蔣琬到費祎、從費祎再到姜維。劉禅如同一個公司的挂牌董事長一般,幹實事是下面的總經理。這段時間,劉禅仍然沒什麼大書特書的事情。
難道劉禅真沒做過什麼事情?其實,還是有的。我們來看看:
建興十四年(236年)四月,劉禅前往湔縣登臨觀阪,觀看汶水水流,十天後返歸成都。
建興十四年(236年),武都氐王苻健弟前來歸順,劉禅将其全部遷往廣都居住。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劉禅立前皇後之妹張氏為皇後。大赦天下,更改年号。立皇子劉璿為皇太子,皇子劉瑤為安定王。
延熙五年(242年),大司馬蔣琬大造舟船,準備沿漢水、沔水東下,攻取上庸等東三郡。劉禅召集朝中大臣對此事進行商議,朝議以為,水路出兵雖然容易,但若是失敗不容易撤退。于是,劉禅派遣尚書令費祎、中監軍姜維前往漢中對蔣琬進行勸說。蔣琬與費祎、姜維商議後認為羌胡人心存漢室,可以與其連結,于是又給劉禅上書。 這次劉禅同意了蔣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軍馬忠前往漢中傳聖旨,封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連結羌胡的事情。
延熙八年(245年)八月,皇太後吳氏病逝,劉禅将皇太後合葬于先帝惠陵。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來投奔蜀漢。劉禅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劉禅又指着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将軍。
查遍史書,關于劉禅的記錄就這些了。劉禅沒有提出過什麼施政綱領、主持過什麼軍事會議、發表過獨特的政治、軍事見解,幾乎就是同意下屬的意見,接見來降的将領或少數民族領袖,出遊。
由此可見,也許劉禅并不是演義上的白癡,但絕對是個平庸的君主。随着時光的推移,平庸就變成了昏庸!
(三)平庸和昏庸——“不抵抗皇帝”
鄧艾偷渡陰平,是一場成功的奇襲戰
蜀漢後期,蜀國最後的帥才姜維逐漸開始不被劉禅待見,宦官黃皓開始成為劉禅的寵臣。諸葛亮生前寫的《出師表》,其中一句千古名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萬萬沒想到,自己輔佐的這個皇帝成了自己反感的那類昏主。
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和姜維連年的軍事行動已經讓蜀國不堪重負。現在加上劉禅的昏庸,蜀國的國力更加衰弱。敵人趁虛而入!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三路大軍南下攻蜀。劉備千辛萬苦打下的漢中淪于敵手。劉禅不待見的姜維領兵把手最後的天險:劍門關。蜀漢政權真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劉禅直到這時還是寵信宦官黃皓,手下大臣也大多是是一群庸碌之輩。
姜維把魏軍主力擋在了劍門關外。就在姜維苦苦支撐之時,魏國的一路奇兵——鄧艾的軍隊“穿插敵後”,直接打到了成都城下。
這一下可讓劉禅和朝中大臣傻眼了,沒想到魏軍還能千裡突襲!劉禅畢竟是溫室裡的花朵,從來沒經過戰陣,手下又盡是些奸臣或者庸碌之輩。衆人瞬間吓破了膽子。
劉禅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谯周極力主張投降。而北地王劉谌請求背城一戰,但劉禅不同意。南中監軍霍弋也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劉禅還是不同意。 最終,劉禅聽從谯周的建議,向魏軍投降,并且命令前線将士放下武器不準抵抗。雖然,劉禅不是執行“不抵抗”政策的第一人,但稱之為軟骨頭也不為過。估計劉禅不知道兵臨城下,還可以抵抗吧!不知劉備、諸葛亮泉下有知,作何感想?要知道成都城内還是有兵有糧,城防也是有的!
(四)樂不思蜀的安樂公
于是,劉禅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成為階下囚。不過司馬家族對待劉禅還是寬容和優待的,好吃好喝地把他養了起來,隻是把他挪到了洛陽,讓劉禅和蜀國的舊臣無法興風作浪。
劉禅到了洛陽之後,留下了一個出名的典故“樂不思蜀”。話說劉禅到了洛陽,司馬家族的司馬昭宴請劉禅,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禅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禅卻歡樂嬉笑,無動于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禅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你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禅回答說:“這裡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随侍劉禅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于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禅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确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這個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蜀漢皇帝劉禅甘心為階下囚不思複國。人們後來比喻那些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的人。這個詞語怎麼也不像是表揚某人來使用的。
那麼劉禅真的是“樂不思蜀”,對于自己的故國百姓一點都不思念了嗎?我不認同。劉禅在蜀地生活了幾十年,不可能沒有一點感情的。那他為什麼說“洛陽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呢?
其實很簡單,劉禅就是個平庸的人,追求的吃喝享受。雖然自己的國家滅亡了,但是自己仍然吃得好喝的好,那有什麼不同呢?他畢竟不是劉備,沒有體驗過“打江山”的不易,他隻是一個溫室裡的花朵,雖然年少時遇到過危險,但是畢竟那時年少——曹操下荊州,劉禅還是個嬰兒,被趙雲從敵陣中救出,以及被自己的後媽孫夫人帶回江東時被張飛趙雲解救。沒多久,劉禅就生活在了安定的環境中。
劉禅幾乎從沒吃過苦沒挨過餓,更沒上過戰場!劉禅出生于207年,劉備208年取得荊州南部四郡,算是有了穩定的根據地,214年取蜀地,劉禅肯定沒有像劉備那樣,多年間連個穩定栖身之地都沒有,還不得不東奔西跑。
(五)“樂不思蜀”的另一個解釋
不管劉禅是不是真的“樂不思蜀”,有一點可以肯定,溫室中長大的花草,怎麼經得起風吹雨打?一個平庸的人,生活在一個富足的環境裡,他怎麼有進取之心呢?也許劉備和諸葛亮根本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