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平台可以看文藝片?作者:白 丁文藝片是否失去了追求票房的權利?顯然不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哪個平台可以看文藝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哪個平台可以看文藝片
作者:白 丁
文藝片是否失去了追求票房的權利?顯然不是
經曆了一番喧嚣之後,近期炒得轟轟烈烈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以下簡稱《地球》),漸漸歸于平靜。依靠其“一吻跨年”的營銷策略,這部上映首日便拿下超過2.6億元票房的文藝片,次日票房卻狂降超95%,創下了國産文藝片史上前無古人恐怕也很難有後來者的紀錄。
與票房同時暴跌的還有影片的口碑。截至筆者發稿時,貓眼平台評分2.6、淘票票平台評分3.8,已經達到了“爛片”的水準。
說起導演畢贛,很多觀衆會聯想到其處女作《路邊野餐》。這部電影不僅獲得多項電影獎項提名,票房也達到600多萬元,這在國産文藝片當中實屬可貴。怎麼突然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當年看《路邊野餐》時,我曾開玩笑說,看畢贛導演的電影,千萬不要帶老人同去——這與内容無關。而是他那影片裡标志性的長鏡頭,動辄幾十分鐘,老人看了極易引起眩暈不适感,更談不上理解導演的藝術表達了。這種情況下,影片怎麼能夠赢得好評呢?
《地球》口碑的暴跌,很大程度上要歸于其“一吻跨年”的營銷定位。在元旦零點的電影院來一場真人接吻,在長鏡頭中攜手迎接2019年——這個IP夠浪漫。與《路邊野餐》一樣,《地球》是一部典型的“影迷”電影,這注定了它受衆定位的局限性。對大多數觀衆來說,尤其是在跨年夜這樣一個人們渴求喜慶與浪漫的時刻,一部節奏沉悶而色彩灰暗的影片,顯然不合時宜。如果是沒看過《路邊野餐》的觀衆,期待在《地球》看到一場像“北京遇上西雅圖”那樣的浪漫愛情,失望就成了必然。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經曆了暴跌後,近期小幅回升,重新跨入7分大關。但觀衆對這部片子的評價呈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喜歡者将其奉為神作,不喜者則稱之為年度最爛。無論如何,《地球》引發的一系列口水戰印證了一個事實,當前的文藝片市場确實不太成熟。
梳理一下近年來文藝片在市場上的表現,雖偶有像《白日焰火》《岡仁波齊》等小衆影片票房破億的逆襲表現,但更多影片的總體境遇都不算太好。從到王小帥吐槽《闖入者》排擋太少,到《百鳥朝鳳》制片人為求排檔下跪……即便是名導侯孝賢的《刺客聶隐娘》,攜戛納大獎加上張震、舒淇等一線大牌演員加盟,票房仍然不夠樂觀,甚至遇到不少觀衆因看不懂在放映中提前離場的尴尬。相比節奏緩慢的文藝片,商業電影選擇标準的類型化和強情節性,仍然是比較讨巧的主流類型。
那麼,文藝片是否失去了追求票房的權利?顯然不是。如今,在各大電影節的榜單,文藝片的氣息越來越濃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方開始試水為文藝電影投資付費。諸如《阿飛正傳》等文藝老片的重映,也赢得了不少年輕觀衆的認可。這說明,文藝片市場正在培育當中。不過,既想獲得專業人士的認同,又因資本召喚而期待票房大賣,仍是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兩難困境。在流量至上、票房至上的時代,文藝片創作團隊仍需要研究市場、研究觀衆,用不降低藝術水準的方式,用更能讓大衆适應的方式去赢得更多觀衆的認可,而這個過程注定漫長。
看文藝片需要耐心。文藝片市場的培育,同樣需要時間。市場應該給文藝片營銷更多試錯的機會。《地球》在市場口碑的一落千丈,未必是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給了大衆議論文藝片、關注文藝片的内容創作一個機會——哪怕是以批評為主,這對文藝片市場的發展壯大也是不無裨益的。試想,多年以後的某個跨年夜,如果仍然會有人記得《地球》,并把它當成一種文化現象來品味探讨,這就是這部影片對促進文藝片發展的最大功勞吧。(白 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