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場合并不少,而且規矩繁多。這還是現在少了,以前的規矩更加多,第一個菜上什麼,上幾個菜,魚頭魚尾巴對着誰,這都有嚴格的規定。現在這些都已經漸漸變少,但這個酒席座次的位置仍然很嚴格,同時這也是很嚴肅的一件事。現在的年輕人有的并不知道,那麼就難免會鬧出笑話。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們去吃席,有的年輕人去了後,也不管什麼桌子擺放位置,更是不由分說坐到了擺好的桌子邊上,完全不管這張桌子應該什麼人坐和面向是什麼地方。
不管是規矩還是禮數,這樣做都是不對的,酒席上擺的桌子,和什麼人桌都是有規矩的。但由于各地風俗不一樣,所以宴席的規矩也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确,每個地方的宴席上都是有“上座”的,也就是上席。
在豫北農村,這個上席很多地方都是舅舅坐,這不免讓不少人不解,咋這個舅舅這麼高的禮遇呢?怎麼舅舅輩的威望這麼高呢?其實,這裡面有着深層的親情原因,娘親舅大就是這麼來的,這個舅舅的威望可不是什麼人給的,而是從古代就傳下來的一種親情規矩。
一、尊重舅舅等于尊重媽媽
我們都知道,以前每家每戶弟兄姐妹都多,這些人小時候可能會打鬧,甚至是鬧出大矛盾。可是他們長大後,各自成家後,就由兄弟姐妹成為了親戚,各自組成了家庭,他們小時候哪種一起生活,一起打鬧的日子就再也不會有了。
那同樣,一個女人外嫁後,她如果是在婆婆家受了欺負,或者是在婆婆家出事了,她是沒有别的地方能去的,隻能回到娘家去找人來幫自己,受了委屈也是同樣,也隻有娘家人能幫她出氣。
所以,很多女人一生氣就回娘家不是沒有道理的,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那這個能幫媽媽出氣的娘家人會是誰呢?是姥姥和姥爺嗎?并不是的,他們都已經上歲數了,就算是有心也無力,有的身體不好,這些委屈和吵鬧都是要背着他們的,因為害怕他們因為生氣發生危險,能不讓他們知道盡量就不讓他們知道。
所以這個娘家人的重任非常自然的就落到了舅舅身上,舅舅是媽媽的哥哥或者弟弟,是媽媽的依靠。有的脾氣火爆舅舅,過來打姐夫的事也時有發生,就為了給姐姐或者妹妹出口氣。
那同樣,身為媽媽的孩子,尊重媽媽的同時,也應該尊重舅舅,因為他保護着媽媽不受委屈,他也是媽媽在彷徨無助時的主心骨,我們常說尊重舅舅,其實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媽媽。而舅舅在酒席上代表的是外婆家,同時也是尊重外婆家。
二、舅舅是和外婆家最久的牽絆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姥姥和姥爺他們年齡大了,他們都會先媽媽和舅舅離開人世,而媽媽和舅舅舅兩個就是維系這份親情的線。媽媽如果在,那麼家就在。舅舅如果在,那麼外婆家就在,那些表弟,表妹什麼的,就一直親着,大家還是親戚。可一旦舅舅和媽媽都去世了,那這份親情也就漸漸的疏遠了。因為表弟和表妹還有自己都會各自成家,你們之間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有直接血緣關系的媽媽和舅舅都不在了,這親戚關系也就在斷裂邊緣之上徘徊着。
這讓我們聽着似乎是有些傷感的,但這卻是不折不扣的實情。
所以,在酒席上,總是要給舅舅留一個上席,因為他是媽媽的主心骨,也是媽媽的依靠,還是媽媽的親情維系,同時,也是媽媽這邊對娘家人的尊重和重視。
寫在最後:我們農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娘親舅大,尊重舅舅,其實就是尊重自己的媽媽。而一個尊重媽媽的人,是不會跟自己的舅舅鬧矛盾的。我們看過很多農村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自己舅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一份天然的尊重,一份融在血液裡的親情。不管任何人,如果不知道尊重自己媽媽最親近的人,那麼他也不會尊重别的人,這樣的人,同樣也是不會得到别人尊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