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出自于《孟子》,而孟子他的這句話後來也是被人總結成“民貴君輕”而一直被後世所流傳。而這句話的意思是百姓是最為重要的,然後是國家,而國君是最為不重要的,而這句話的本質也是反映了孟子他的“民本思想”的。
孟子他認為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隻要老百姓過的安穩了,那麼國家也是可以安甯的。孟子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所寫的《孟子》一書也是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的。孟子他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和孔子并稱為孔孟的人物,而孟子也在後來被追封為了亞聖,更是被韓愈視為繼承孔子正統的人。
而孟子他所寫的許多篇目,比如《魚,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皆是成為我國後來讀書人學習的經典著作之一。孟子他的思想便是仁義,孟子他認為人性本善,但是也還要以禮相規矩,也是要以禮義去約束人的行為的。民本思想也是孟子對于國家和人民關系之間的一種讨論與認知。
除了民本思想,孟子還有發展了孔子的仁政學說,并且将其作為了自己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但是實際上孟子他的所有政治理念都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服務的一種東西。孟子認為隻要統治者去施行仁政,那麼人民必然會擁護統治者的,但是如果統治者不去執行仁政,人民便會去推翻他、去反對他。而在教育上孟子也是繼續發展了孔子的有教無類,并且他還将全民教育當成自己實現仁政的一種方法。孟子也很認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認為在教育上要因人而異,所以馮友蘭也是認為孟子的地位就像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