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緣結構與首都
地緣結構與首都
更新时间:2024-10-08 03:22:43

地緣結構與首都(地緣簡史2-人類的誕生)1

地緣簡史[第2節]

作者:溫駿軒

地緣結構與首都(地緣簡史2-人類的誕生)2

第2節 人類的誕生

地緣結構與首都(地緣簡史2-人類的誕生)3

手與腳的分化

人類在生物學上屬于哺乳動物,跟其它哺乳動物相比,人的直立行走是一個很酷的技能。誠然你很容易觀察到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熊等動物有直立行走的行為,不過對于這些動物來說,直立行走隻能算是輔助技能。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還是在用四肢行動。其實絕大多數人在一生當中,都會體驗下由四肢到兩肢行走的進化過程。人在出生後,一般在六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自我學習爬行,十個月左右的寶寶會嘗試站立起來,并學習走路。

作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最起碼在3300萬年前就已經分化了出來。而直到400多萬年前,才有部分古猿開始直立行走。這意味着古猿差不多花費了3000萬年時間,才進化出你隻需花幾個月就能跨越的障礙。那麼對于哺乳動物們來說,學習直立行走是否是件很困難的事呢?還真不是,馬戲團會經常訓練狗直立行走以取悅觀衆,生活中有些寵物飼養者同樣給自己的狗做類似訓練。甚至出現過很多起,先天缺少前肢或後肢的羊,自己學會用兩隻腳走路的案例。

學習一項技能是一回事,在漫長的歲月中通過自然選擇的力量,将這項技能固定到種族基因裡是另一回事,除非這項技能能夠幫助動物更好的适應環境。真要說起來,鳥類同樣是像人類一樣用雙足行走,而鳥類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它們的前肢進化成了翅膀,能夠幫助它們飛翔。當然像鴕鳥、企鵝這種翅膀退化,開始往奔跑和遊泳技能上發展的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人類的前肢并沒有向翅膀方向進化,而是進化出了“手”。可能你在日常生活中,會把諸如小貓小狗之類小動物的前掌稱之為手,并教會它們做出握手之類的動作,可是嚴格意義上說,隻有人類上肢的前端才能夠被稱之為手。是否徹底擺脫行走功能,是我們能夠将之稱之為手的标志。從這個角度說,黑猩猩它們的“手”就算長得再像人類,也不能稱之為手了。

手的出現與直立行走息息相關,正是因為手功能的出現,才誘使進化中的人類祖先,将行走的任務更多交給下肢,直至成為完全兩足行走的人。相比功能單一的腳來說,手的重要性要大的多。曾經有人疑惑的問,為什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沒有進化出類似大象的長牙、豪豬的尖刺那樣令人望而生畏的器官。

這個問題的提出者,真是小瞧了人類的手。人類雖然沒有長牙、利齒、尖刺,但通過“手”卻可以制造各種工具作為外挂武器。更令動物們望而生畏的是,人類還可以通過手和手臂動作的配合,在食肉動物的攻擊半徑外遠程投擲這些武器。如果你在電視裡看過非洲原始部落,是如何通過長矛、弓箭圍獵動物的,就會感歎即便在技術層面處于初級階段的人類,也能夠憑借雙手站在食物鍊的頂端。

一雙靈活的手雖然能夠幫助人類站在食物鍊的頂端,但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卻還不是雙手而是大腦。人類并不是唯一擁有腦這個器官的動物,最起碼脊柱動物用來指揮全身的中樞器官都可以被稱之為“腦”。不過人類的大腦肯定是最複雜和最聰明的。腦容量是衡量大腦聰明與否的重要指标。古猿和黑猩猩的腦容量都在400毫升左右,現代人類的腦容量均值則達取1500毫升。

地緣結構與首都(地緣簡史2-人類的誕生)4

作為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人類對大腦的運行機制還遠不能說了解透徹。不過人類的腦容量能夠在幾百萬年時間裡增長1000多毫升,直立行走和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大腦不能發揮特殊作用,那些更善于思考的人類祖先,并不會比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同伴更能适應惡劣環境。

現代人的大腦隻占了體重的百分之二,但在休息時卻會消耗身體全部能量的20%。從進化的角度來說,要是大腦不能發揮特殊的重要作用,身體是不會把那麼多能量分配給它的。而如果手在大腦的指揮下,能夠做出更複雜的動作,比如制造和使用工具,并通過這些外挂獲得更強的生存力,那自然選擇的力量向大腦相對發達的人類祖先傾斜就符合邏輯了。

有趣的是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同樣進化出了兩足行走并解放雙手的品種。仔細觀察會發現,植食性恐龍基本為四足行走,而肉食性恐龍絕大多數為兩足行走,典型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霸王龍。兩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龍,會進化出更強壯的尾巴幫助它們保持平衡,解放出雙“手”。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霸王龍的小短手看起來實在是難堪大任,不過這個小手是相對霸王龍那龐大的體态而言。研究表明,霸王龍那兩隻小短手的長度能夠超過一米,并且足夠強壯。

如果能夠向天再借個幾千萬年,而不是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話,已經解放出雙手的恐龍,能不能進化出“恐人”這種智慧生物還真不好說。不過這隻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畢竟進化出智慧生物不是件那麼容易的事。倘若古生物學家們能夠考證出,某一種直立行走的恐龍已經會使用工具,再讨論“恐人”這種生物出現的可能性會更有意義。

集獵革命

中文中的“革命”一詞出自《周易》,本義是變革天命,最早是用在商代夏的王朝更疊事件上。近代詞義有些擴張,不再專指政權或體制更疊,但凡重大變革都可稱之為“革命”。以“變革天命”的本意來說,人類曆史上那些改變命運的重大進步,用革命來形容實是再合适不過。比如大家最為熟悉的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概念。

以上述标準來定義的話,人類所經曆的第一場生産革命應該是“集獵革命”。“集獵”一詞包含着采集植物性食物,以及漁獵動物性食物的意思。在我推出“集獵”一詞之前,研究者多用“狩獵”或“漁獵”來代指這一生産方式。這樣用詞首先不夠全面,其次是有潛意識的男權思維。通過對尚存原始部落的研究,自然分工情況下,從事采集活動的為部落女性,男性則承擔狩獵職責。

其實無論是漁獵動物還是采集植物并沒有本質區别,這些潛在的食物都不是人類有意識生産出來,而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捕獵水中魚蝦和陸地上的牛羊,本質上是一種“采集”行為,無非是危險性看起來更強一點。從這個角度說,如果不用漢字組織新詞的話,這場革命更應該被定性為食物采集方式的創新。将之稱為“采集革命”會更加的準确。

集獵并不是人類的專利,而是一種生存的本能。獵豹在草原上捕食角馬,河狸在水中捕魚,松鼠在樹林裡收集堅果都是集獵行為。與這些術業有專攻的動物相比,沒有工具輔助的人類個體并沒有優勢可言。同時具備這些技能同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進步。就算不提那些靈長類遠親,人類也能觀察到很多雜食動物的集獵方式,在複雜程度上并不輸于人類。比如生活在加拿大的棕熊,除了會采集水果/堅果、挖掘植物根莖、捕食昆蟲、獵殺大小哺乳動物以外,甚至還懂得下水捕捉鲑魚、上樹驅趕蜜蜂吸食蜂蜜。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演人類早期獲得食物方式的問題上,還有過食腐和狩獵的争議。食腐動物是指主要靠進食腐肉維生的動物。這倒不是說它們一定要等到肉類腐敗了才食用,而是說這些動物并非是它們自己捕殺的。當獵手把獵物最精華的部分吃掉後,食腐動物便依次出場,盡力榨取最後的能量。隻是考慮到時間和天氣原因,微生物們往往會搶在食腐動物之前,去分解消化食物中的營養素,從而産生腐敗現象。食腐類動物要進化出來的就是更強大的腸胃(比如足夠“酸”的胃酸),來抗拒跟随腐肉進入腸胃的細菌和病毒。

最典型的食腐動物是秃鹫,有些類型的秃鹫甚至能夠吞下整塊牛脊骨并消化掉。如果骨頭太大,秃鹫還會把骨頭叼到空中摔向岩石幫助碎骨,以食用别的動物難以吃到,但又營養豐富的骨髓。青藏高原的原住民,還據此發明了“天葬”儀式,以讓秃鹫在徹底消化親人肉身的同時,将他們的靈魂帶上天堂。

有研究者相信,人類最初并不是狩獵者,而是跟着食肉動物撿拾腐食。人類較之其它動物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幾乎不受環境限制的利用工具吃到骨髓。事實上在“集獵”的概念之下,人類到底有沒有經曆過一個以食物殘渣為主熱量來源的階段并不重要,收集食肉動物吃剩下的部分,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種采集行為。

此外,即便是那些被定性為食腐類的動物,如剛才提到的秃鹫亦會自主捕獵;絕大部分所謂的肉食動物(如果是草原之王獅子),同樣不會拒絕食用非自己捕殺的動物。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早期人類有食腐行為,也并不會就此放棄狩獵活着的動物,以及采集植物。

有别于其它動物的集獵技術才是人類脫離動物概念的關鍵。依賴工具而不是偶爾使用工具獲取食物,才是這場革命的節點。你會看到某些動物偶爾有利用天然工具的行為,但絕不會看到它們完全依靠工具來取食。相反,當一支古猿已經進化到開始依賴手和工具的配合獲取食物時,他們就已經與其它古猿和動物有了本質的區别。

工具天然是石頭

關于人與猿的分割标準到底是什麼,一直以來都是有些争議的。20世紀60年代以前,古人類學界一直是将制造工具作為區分标準。然而在動物學家發現黑猩猩能夠利用草棍插入白蟻窩,待白蟻爬上草棍再抽出來吃掉後,這個标準開始受到置疑。此後習慣直立行走變成了新的标準。

以直立行走來說,目前公認的最早人類祖先,隸屬于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最著名的直立行走态南方古猿化石,是生存在320萬年前的“露西少女”。通俗點說,露西的複原外觀像是一隻在直立行走的黑猩猩,其腦容量亦與黑猩猩類似。這一發現還解決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即人類到底是先擴張了腦容量,再嘗試直立行走的技能;還是先在行為上變異,再刺激腦容量進化(答案應該是後者)。

還有一些研究者試圖用社會學标準來區分人與動物,比如人會更有組織性、人會更懂得分工。其實問題真沒有那麼複雜,人即是動物又不是動物。說人是動物,是因為人類在生理機制上屬于動物,其行為、進化模式不管再出現什麼變化,動物性始終是基礎;說不是動物,又是因為人類找到了利用工具改善生存環境的方法,并在不斷創造新的工具過程中,走上了與動物有明顯差異的生理進化方向,并且掌握了改造世界的規則。

定義出“集獵革命”這一概念,是希望探索出更宏觀的标準。從開始嘗試使用工具,到徹底将手從行走功能中擺脫出來,還沒有進化成人的古猿,必然是經曆過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這種中間階段可以從人類的那些靈長類親戚中觀察到。當黑猩猩開始用它的“手”來做一些複雜動作時,人類願意相信它們跟人的親緣關系;而當它們開始用四肢行走時,又更多顯露出動物特質。

簡而言之,人類是在學習利用工具的過程中,将手從腳的概念中徹底分化出來,并随之引發了腦容量的擴張。大腦的進化又為人類進行更深度的學習打下的基礎。當“工具”成為人與動物分化的關鍵時,一切反倒變得簡單了。既然直立行走與使用天然工具之間,存在強烈的因果關系,那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找到能充當天然工具的東西。

那麼觸發人類與動物分道揚镳的工具到底是什麼呢?環顧地球表面,能夠讓古猿利用的天然工具不外有兩種:樹枝與石頭。然而人類又絕非唯一會利用這兩類工具的唯一生物。在第一節中我們就提到,黑猩猩會把樹枝插在蟻穴裡抓螞蟻吃;埃及秃鹫能用石塊砸開堅硬的駝鳥蛋。

類似動物使用工具的案例還有很多。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有人設計過實驗,想看看烏鴉到底會不會真的用石頭擡高水位。實驗者在裝了大半瓶水的瓶中,漂浮着烏鴉愛吃的食物,然而在瓶邊放上小石子。結果烏鴉果然沒讓相信它的人失望,哪怕實驗者後來在石子中混入重量較輕的物體都沒有迷惑它。

在利用樹枝的問題上,除了顯見與人類擁有太多相似之處的靈長類動物以外,河狸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作為自然界的土木工程師,河狸會用它那堅硬的門齒咬斷樹枝甚至樹幹,然後用嘴叼着運送到河道中央堆積。樹枝間的縫隙還會用樹葉、石塊和泥土填充。這種河狸水壩所蓄養出來的水域,将成為河狸家族的家園。

這些動物案例除了證明利用天然工具并非人類特權以外,還證明了對于動物來說,在自然環境下摸索出這一技能,并不是特别難的事。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動物們的努力反倒為人類的誕生提供了足夠的基數。畢竟要是地球上隻有一種生物能知道利用身體以外的工具,那地球生物中能夠脫穎而出“人”這樣的佼佼者,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既然初始人類能夠從那麼多懂得利用外挂的生物中脫颍而出,想必他們一定能利用這些工具,做出更複雜的動作。古猿原本是生活在樹上的素食動物,促成手功能出現的外部力量無疑是“樹枝”。在攀爬樹枝的過程中,人類的上肢前端變得越來越像“手”。想證實這一點并不用去看出土化石,觀察下那些會爬樹的動物,比如松鼠、考拉的前爪樣子有多麼像人的手,就會明白這一過程了。

地緣結構與首都(地緣簡史2-人類的誕生)5

然而樹枝雖然讓樹栖的人類祖先分化出“手”功能,并且學會了抓握,卻并不是促成人類從樹上下來,直立行走的初始工具。即便古猿有過折斷樹枝充當武器的行為,樹枝的物理屬性也讓它不适合充當人類的工具。相比之下,散布于地面的石頭無疑更适合充當外挂。

樹枝可以延伸攻擊距離,卻不具備強大的攻擊力。石頭就不一樣了,人類的始祖很容易找到硬度強過任何生物器官,并且大小合适石頭。當一隻古猿學會握緊一塊堅硬的石頭砸開堅果的外殼、與動物搏鬥,甚至砸開獵物堅硬的頭骨和腿骨吸取裡面的髓質時,就意味着他能獲得比其它同類更多的能量以及生存機會,也意味着他再也不用回到樹上吃素,可以依靠手在地面開啟人類的狩獵生涯,同時不忘記吃素的本能,讓自己變得雜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币,但貨币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說金、銀最開始隻是和其它物品一樣被交換,不過它們的稀有性和穩定性,使其最終被人類自然選擇成為了物品交換的介質——貨币。把這句話變化一下,同樣适用在人類對天然工具的選擇上。可以說最起碼在人類的初始階段——“石頭天然不是工具,但工具天然是石頭”。

石頭的工具化,可以理解為人類找到了把拳頭變硬的方法,而且是收放自如的變硬。要是純粹遵循生理進化法則,拳頭變硬和手變靈活原本是個相背的進化方向。在拳頭變硬的問題上,蹄行動物可以提供一個進化方向。無論是偶蹄目屬性的豬、牛,還是奇蹄目屬性的馬、驢,它們在将腳趾硬化,變得更具強度以及更有利于奔跑的同時,也喪失了抓握功能。相反,五趾分開的松鼠能夠靈活的用前爪輔助爬樹、抓取堅果,卻無法将之變成堅硬的拳頭。

你看,在現代人類看起來是那麼平平無奇的抓握石頭,并開發使用功能的技能,對于初始人類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事情就是這樣,一旦過了某個節點就會進入良性互促階段。其它動物,包括古猿中的大部分類型沒有進化成“人”,說到底就是沒有到這個臨界點。

當然你也可以問,為什麼是人類的祖先有機會突破進化的節點。這點我也沒辦法回答,因為如果千百萬年前進化樹出現了一點差異,另一支古猿甚至其它動物進化出了長相跟現在不一樣的地球人,同樣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隻能說在自然選擇的力量下,适宜的環境加上足夠長的時間,出現智慧生物是一個不等零的概率問題。

從這個角度說,如果真有外星高級文明在多年前發現了地球,并願意完整觀察一部人類進化史的話,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去人為影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 END -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羅浮水電站最新消息
羅浮水電站最新消息
(美麗的紅水河水域。)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龍灘水電站的建設,使我省羅甸縣形成76平方公裡的庫區,庫區的形成使羅甸縣迎來新的發展形勢。這羅甸縣庫區特色産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3月19日、20日,本報“航拍組”記者攜帶無人機,前往水電站所在地的黔中腹...
2024-10-08
鄭州有好玩的密室逃脫嗎
鄭州有好玩的密室逃脫嗎
密室逃脫在我國還是新興産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是當下極受年輕人喜歡的娛樂方式。下面MaiGoo小編和大家一起看一份“鄭州密室逃脫排行榜”,入選的有MixNo.1戲子沉浸劇場、怪談恐怖演繹密室(昆池岩)、微風機械沉浸密室體驗館、森田遊戲等,一...
2024-10-08
面部非常飽滿的女明星
面部非常飽滿的女明星
娛樂圈從來不缺俊男靓女,無論是上世紀紅遍大江南北的香江美人,還是如今的85、90乃至00後的小花們,隻一眼就讓人驚豔的人也不在少數。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她們不是主流美女的臉,長得并不驚豔,卻越看越有滋味兒,即使五官并不突出,甚至還有一切“缺陷...
2024-10-08
大棵發财樹怎麼修剪教程
大棵發财樹怎麼修剪教程
發财樹是許多家庭喜愛的綠植,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而且隻要稍加修剪,就可以提高它的觀賞價值,增強裝飾效果。那發财樹該如何修剪呢,接下來就從修剪時間、修剪方法和後期養護這3個方面介紹。一、修剪時間發财樹修剪也是要看時間的,在4-5月修剪最為合适,...
2024-10-08
散光度數會變嗎
散光度數會變嗎
散光是一種很常見的眼部疾病,散光是可以進行矯正的,如果平時有散光的現象,一定要及時配戴眼鏡進行矯正,不然會影響視力的發育,進而會引起弱視,一旦散光是不能恢複的,隻能通過矯正來預防,而且散光是不會導緻度數降低的,但是散光是需要一直配戴矯正眼鏡...
2024-10-08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