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今年農曆(陰曆)閏六月。陽曆的閏月是每個四年閏一次二月,二月由28天變為29天。但是陰曆的閏月計算方法則完全不同,閏月并不固定,但是确定閏月的方法并不麻煩。
首先,先說一下二十四節氣,這是計算閏月的理論基礎,直接擺出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自然課本上有這個東西,至今還背誦的很溜,不知道現在的課本上有沒有了,現在最能記住的節氣恐怕就剩下清明了,因為這天放假。
現在統稱這些為節氣,其實,節和氣應該分開,節是節,氣是氣。單數為節,雙數為氣。如:立春,驚蟄為節,雨水,春分為氣。十二個節,十二個氣。
一個節氣大概是15天(并不一定都是15天),節在月頭,氣在月末。陰曆每個月不是29天就是30天,也就是說,大體上是一個月會有一個節,一個氣,但是随着時間的積累,會産生某個月不是一個節,一個氣。當出現某個月隻有節,沒有氣的時候,這個月就是閏月。聽起來有點拗口,舉個例子就明白啦。例如2017年,閏六月的計算方法:
為什麼要閏月?
這個主要是地球的一個公轉周期為365.2422天,而咱們的農曆如果不閏月的話,每天的長度為354.3672天,相差了10.88天即将近11天。如果照這個速度長此以往的繼續下去,那所有的曆法都要亂套了,老百姓會誤了農時,在以農為本的國家,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咱們的老祖宗就發明了和二十四節氣結合的閏月方法。按照節氣定農時,就不會有誤差了。對現在的人來說,如果沒有閏月,過年很可能在三伏天。
三伏天和節氣
三伏天是從夏至開始的第一個庚日開始計算,在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在處暑前後,結束三伏天。咱老祖宗給節氣的命名很靠譜吧。
之前寫過關于三伏天的計算方法,可以參考擴展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