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包青天的經典段子
包青天的經典段子
更新时间:2024-10-21 06:57:31
93版《包青天》經典台詞

包青天的經典段子(93版包青天中的經典台詞)1

全是正能量,振奮人心,深刻理解,受益終生!

【鍘美案】

公 主:你執你的法,關本宮什麼事。你隻要不找驸馬的麻煩,咱們大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包 拯:公主此言差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驸馬犯法本府豈能不聞不問。莫說是井水、河水,哪怕是滔天的海水,本府也要犯他一犯!

(謹以此言進獻當今廣大執法幹部)

包拯:臣啟萬歲:驸馬殺妻滅子,毫無人性,畏罪行兇,一錯再錯。若不能正之以法,則何以大昭于天下!公主失去驸馬,固然可悲,若萬歲失信于民,則王法必将形同具文。屆時,上焉者知法犯法,下焉者無以為紀。屆時之悲,隻怕千百倍于公主今日之悲。萬歲,微臣一片丹心,青天可鑒,伏乞萬歲三思!

秦香蓮:我已經怕了,我不知道我的命運會壞到什麼程度,我也不知道前面還有什麼不幸在等着我,我怕,我真的好怕……本來還以為,到了開封,我們就可以夫妻團圓、一家和樂,沒想到事情會演變成這種情形。我恨,我恨我為什麼要來開封,我恨我為什麼要把丈夫看成天,非要依着他過日子。我甚至恨我自己,為什麼要生為女人,從一生下來,就注定要接受三從四德的命運,注定為丈夫、為孩子牽挂……

(字字是淚,令人歎惋)

包拯:秦香蓮,不要這樣想,你雖然沒有了丈夫,但生活依然要過,孩子依然要養,這銀子你就拿回去安家度日,回鄉之後,好好把一對兒女撫養長大成人,切記!叫他們好好念書莫做官。你丈夫當初若是不把高官做,你也不會落得今日不周全。本府言盡于此。你拿了銀子,回鄉去吧……

秦香蓮:包大人,人人都說,您是包青天。如今看來,您也不過是官官相護,相牽連。好,我聽您的話,回鄉去。銀子我不要,從今以後,我就是屈死,也不喊冤!

(兩人的絕望都到了怎樣的程度才會說出這種話來)

【真假狀元】

包拯:你有何罪?你給本府聽清楚了:你冒充狀元,欺君枉上,是為不忠;貪圖功名,數典忘祖,是為不孝;毒害金蘭之交,殘害無辜樵夫,是為不仁;你使妻而無夫,子而無父,是為不義。像你這種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我大宋朝容你不得,天地間容不得你!

周勤:好包拯!好一個青天!好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如今你高坐堂上論斷我罪,你可知天下原有許多罪,并非如此容易論斷,你可知天下也有是非不分、黑白難辨之時。你也曾參加秋闱大考,你難道不曾心存忐忑?你難道不曾在得失之間萦懷失據?更何況當你躊躇滿志、志在必得之時,偏偏一場大病而不能應考,眼見他人整日寄情山水卻能金榜高中、獨占鳌頭。此情此景,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罵得好,辯得也好)

王嫣柔:包大人請看看我,為人妻,新婚而喪夫,我何辜?請看看我腹中的孩子,為人子,将生而無父,他又何辜?請想想,與包大人相交多年的丞相,年已老邁,怎麼忍心讓他老年喪婿?包大人。

包拯:周夫人也請想想,那殘疾人周勤本是真正的狀元,與令夫義結金蘭,卻被毒害成殘,他何辜?老樵夫義助食宿,卻慘死刀下,老樵夫又何辜?令夫欺君枉上,冒充天子門生,又将讓皇上如何面對廟堂忠臣,蒼生百姓?

周 勤:你不留我?還是你知道留不住我?

包拯:本府何須留你?周勤啊周勤!本府隻想告訴你,人可欺,天不可欺;人可侮,天不可侮。你走!本府倒要看看,所謂天理昭彰,何彰之有?所謂天理難容,還能如何容你?天下雖大,已無容你之處。

(包大人這話就是将人送上絕路的,但凡還有廉恥之人也無顔苟活人世)

包大人勸慰那個被冒牌狀元害得口啞眼瞎手殘兼毀容的真狀元時說:

“本案既已揭發,已非你個人之事。本府職責在身,要為朝廷澄清真假,要為人間辨明是非,還秀玉以原色,去

明珠之蒙塵,如今你卻因小小挫折就退縮而去,這哪裡是大丈夫行徑,哪裡是讀書人本色?能不愧對自己,愧對

本府,甚至愧對天下士子愧對皇上?你的心境我都明白,昭昭日月,何在乎些許浮雲?是非公裡總有大白于天下

之時”

(狀元殿試文章的那一段:《論君王與百姓疏》)

“夫君王者,百姓之君王;百姓者,天下之百姓也;

自古未聞君王能得天下而未能得百姓者。

辟之山峪,君王為巅而百姓為坳,辟之江河,君王為流而百姓為源也;

故百姓為一國之根本,君王如花樹之茂石,源不深不可望流之遠,坳不固難以求山之峻!

然君之視民如手足,則民視君如腹心;君之視民如土芥,則民視君如寇仇!

故孟夫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自古以來之真理也!”

【鍘龐昱】

龐太師:龐昱乃當朝國舅,又蒙聖上封為安樂侯,你鍘他不得!

包 拯:本府鍘刀隻問有罪無罪,不問皇親國戚。那龐昱犯法,依律當斬,不管他是國舅也好,侯爺也罷,本府還是要鍘。

龐太師:你知道鍘了他的後果是什麼嗎?

包 拯:本府辦案若是畏首畏尾、瞻前顧後,那在開封府大堂之上,豈不是人人皆不可殺!

(再次謹以此言進獻當今執法部門)

包拯:萬歲!臣以為這江山乃萬歲之江山,社稷乃萬歲之社稷。有道是“民為邦本,本固則邦甯”。如今,那安樂侯龐昱為禍一方,實所見鑒。萬歲若不将他治以應得之罪,豈不失信于民?日後萬歲将以何威信行大令于天下?再者,陳州饑荒,萬歲仁民愛物,始有赈災之舉。不料安樂侯竟然借萬歲之名擾亂地方、迫害鄉民,災區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萬歲之德澤反成痛苦之深淵,如今萬歲又以一念之仁赦免龐昱之罪,表面看來無關緊要,但冥冥之中早招民怨,早種禍根!影響所及,既深且巨。尚請萬歲三思!

(包大人最厲害的不是展昭、公孫策,而是一張鐵口啊)

【鍘包勉】

(包拯對刑部尚書丁大人所說的話)

“家丁雖是下役,但也是人命關天,令郎之命是命,家丁之命也是命,令郎即便有高堂寵愛,家丁何嘗不是父母

所生,父母所養……所謂江湖中人快意恩仇,動辄自命俠義,輕易斷人生死,要知道,有罪無罪、當斬當饒,應

由律例定之,法曹審之,否則人人憑一己之好惡為例律,以一己之情私充法曹,則還要國法何用、還要刑部何

用?如此一來,民情大亂、民怨不止,離亡國之時豈能遠乎?衆所周知,率海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

臣,既然如此,則理當人人平等,王子也好庶民也罷,隻要犯法違法就該依法論罪,盡管本府判定裴慕文罪行之

後心中也難免凄恻,但是唯其如此,才能正國法,易風俗而安民心,倘若他人因此罪我怪我,包拯也甘之若饴!

悃悃誠忠,唯天可表。”

(包拯情急之下無奈地對坐在堂上的奸佞之臣們說的話)

“包拯一生為官既不求名,也不謀祿,所求者隻為天地間不幸之人争些公平義理,為廟堂上留些凜然正氣。包拯一生講法論法,深知國法雖然森嚴尚有疏漏之處,因此,民間才有天理國法之說,如今你們借國法殺人,可還知天理尚在?”

包拯:臣包拯,臣無狀!臣本不該不奏明聖上而陛辭,實因無顔再面聖容于陛下。臣不敢因包勉之死而怨怼,實因自身之疏狂而汗顔。臣屢犯天顔,薄聖慮之不安,故臣不敢言忠;親恩似海,尊嫂娘卻絕後,故臣不敢言孝;包勉無辜,偏不能平其冤于及時,故臣不敢言義;法理當前,又不能昭大公于天下,故臣不敢言能。皇上聖明,天恩浩蕩,臣實為不忠不孝無義無能之人!臣此去,雖是苟求性命于市井,但仍頌聖德之康泰于朝夕。臣,叩别皇上。

(包拯若是果真不忠不孝無義無能,天下尚有何人當得起“忠孝義能”四字)

【天下第一莊】

裴慕文:包大人處處依法、事事依律,恕草民鬥膽,請問包大人:律法将“殺人”之定義定于何種标準?

包 拯:(無語)

裴慕文:包大人口口聲聲指稱草民殺人。請問大人,這丁繼武為圖一時之興,追逐戲弄石玉奴,以緻墜崖傷重,終于不治而死,難道丁繼武就不算殺人?草民前次上堂,曾向大人申辯,大人不肯俯納,以緻一直耿耿于懷。比如,登徒子調戲良家女子,該女子憤而自盡,其兄悲痛之餘持刀殺死登徒子。請問大人,這究竟是誰先殺人?

包 拯:(無語)

裴慕文:還有一例……

包 拯:夠了。不必滔滔雄辯,你的心意本府已經明白。

裴慕文:不!大人并未完全明白,石玉奴枉死之後,草民之心境有如槁木死灰,之所以上堂受審,并非為争一己之生死榮辱,而是要為“殺人”之定義與量刑之輕重,辯一個曲直明白!

包 拯:此乃公堂之上,并非雄辯之地。

裴慕文:大人!在名滿天下的開封府公堂之上,在公正無私的包大人座前尚且不能申訴,請問大人:普天之下還有何處可容升鬥小民申辯抒懷,還有哪位大人肯聽販夫走卒的款款心聲?

包 拯:(無語)

裴慕文:草草民言盡于此,從此刻起,不再做任何聲辯。

(少莊主三問,鐵嘴鋼牙如包大人也無言以對,令我等學法之人也深感汗顔)

【乞丐王孫】

(荥縣縣令馬松友為赈濟災民,私開戰備糧倉。知府許雲堂與其弟許雲彪卻因個人私怨,借“未曾請旨,擅自

開倉”之因由,将馬松友綁上法場,欲待問斬。包拯途經荥縣,救下馬松友,重審此案。)

包拯:皇上曾有聖旨,全國各地設有戰備糧倉,系為一旦有戰事征伐,供将士所用。未經奉旨,不得擅自開倉,違者以抗旨論罪。此一聖谕,你可知曉?

馬松友:下官知曉。

包拯:即然知曉,卻又為何明知故犯?

馬松友:請恕犯官愚昧鬥膽,有幾個問題請教包大人

包拯:你且說來

馬松友:敢問大人,朝廷所謂戰事征伐,其故可是為了保朝廷社稷?

包 拯:此乃當然。

馬松友:敢問大人,目前可有征戰?

包 拯:沒有。

馬松友:戰亂為人禍,河患為天災。無論天災人禍,其被難者莫非百姓。如今黃河泛濫成災,災民成千上萬,失其家園,流離颠沛,路有凍死之骨,巷有餓死之殍。為人夫者不能飽其妻兒,為人父者不能護其子孫。人人嗷嗷待哺,家家無米可炊,如此慘狀,其與戰亂何異?

松友忝為一縣之令,職在朝廷,卻責在地方。災民慘狀,血淚斑斑,于心不忍,于情更是不堪。幾番斟酌,反複思量:災民已成饑民,若是延宕日久,饑民必成亂民,則荼靡地方,暴亂不免。所以隻好通權達變,先開糧倉救災民于饑馑,再奏當朝請罪于應得。悃悃私衷,但求大人明鑒。

包拯:你方才一席話,固然憂國愛民之情溢于言表,不過,你卻為何不依常規辦理,禀告上官,奏請朝廷下旨赈災,如此一來,你不就沒有罪了嗎?

馬松友:禀大人,若按常規,勢必公事往返,層層轉折,如此緩不濟急,隻怕餓死之人日衆,暴亂之勢已起,生靈塗炭,追悔莫及。

包 拯:話雖不錯,可是抗旨違旨,卻是可以問斬之罪。除非聖上特旨,否則……

馬松友:這一點下官明白。人人都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句話,不過“忠”字有真忠與愚忠之分。天下者,聖上之天下;百姓者,聖上之子民。我朝勵行仁孝之治,若舍我一人之身家性命,而能救千萬聖上之子民,于職雖有虧,于心卻無愧。别說是問斬之罪,哪怕是淩遲碎剮,馬松友也怡然受得。

包拯:馬松友,你這番話,要愧煞多少天下多少為官之輩!世風早已日下,利之所在趨之若骛,義之所在視若無睹,若要他有半點擔當,半點作為,則又避之若浼。如你這般,澹明透徹,忠心為國之官員,已是鳳毛麟角,包拯佩服之至。

(包拯将馬松友官複原職,河南知府許雲堂提出異議)

許雲堂:包大人雖是奉旨欽差,卻不可本末倒置,反黑為白。

包 拯:何為本末倒置?何為反黑為白?

許雲堂:包大人就算要矜全于他,但也不能僅憑他一面之詞,就赦他無罪,官複原職。

包拯:你錯了,他并非一面之詞。本府來到荥縣城門,成群百姓攔住本府座轎為馬松友呼冤求救,這難道是假?本府來到法場,圍觀百姓為他焚香祝禱、流淚叩頭,這難道是假?他開倉放赈,全數發給災民,并無一粟一粒納入私囊,這難道也是假的不成?!

許雲堂:就算這些全都不假,可是聖旨诏書也是千真萬确,聖谕煌煌,聖命如天,他擅開……

包拯:住口!你休想用聖谕聖命來裁抑本府。本府奉旨,欽命代天巡狩,不也是千真萬确?更何況,聖慮難免有疏失之虞,聖德卻不可有半點玷瑕之污。若不是馬松友以己身擔當,開倉放赈,則餓死千萬百姓,民間怨聲載道,豈不是陷聖上于不仁?若是暴亂蜂起,地方荼靡,一發不可收拾,豈不是陷聖上于不義?他如此通權達變,遏災亂于将起,全聖德之巍巍,非但無罪,反而應是有功。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居然不明不白?!

許雲堂:包大人雄辯滔滔,舉世皆知;包大人忠君體國,朝野皆曉。可是這番話,分明是以欽差之職權,庇犯官之罪行,本府實難心服!

包 拯:有何不服?

許雲堂:如今的聖命欽差就算數,當年的聖旨诏書就棄之不顧,厚此而薄彼,厚今而薄古,本府當然不服!

包拯:許雲堂!枉你飽讀詩書,位居要職,難道沒讀過古人明訓?“所言是,雖盜跖之語不可為非;所言非,雖堯舜之語不可為是。”堯舜尚且如此,聖上何嘗不然?不奉聖旨不得開倉,乃是為防杜濫權侵盜之人;如今開倉赈災,卻是光明義理之事,豈可拘泥而不化,愚忠而無為?本府如此處斷,你若還是不服,大可上表朝廷,奏明聖上,若遭譴責由包拯一肩承當!

(包拯、馬松友兩位忠臣之言句句感人,豈不愧煞今日所謂之人民公仆)

【屠龍記】

包拯:昔日大禹治水,新婚三日便離家而去,而後,公而忘私,三顧家門而不入,看似無情,實則情深似海.隻是他于将那兒女私情化作無窮之愛,湧灌于天下衆生心中.大水一日不退,百姓便一日受那澇災之苦;禹王便一日不能抛下天下蒼生,回到他那小小的家中.這便是大忠大孝,至情至義.比起那些隻知卿卿我我,卻無視于天下人輾轉呻吟的自私自利之徒,實不可同日而語。成大義者須先明是非。若是忠奸不辨的助纣為虐,或是隻憑一己之私,置國法公義于不顧,就算是他滿口忠孝義氣,視死如歸,也不過強詞奪理,匹夫之勇。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