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氣溶膠,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芽孢等都具有氣溶膠的特性,但是因為其具有生物性。因此比塵埃粒子等顆粒氣溶膠更有危害性。
殺滅或清除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過程叫空氣消毒。消毒後空氣中的微生物應等于或少于國家規定的标準。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減少99.9%或自然微生物減少90%,則為消毒合格。
合格的消毒産品要具有消毒器械生産衛生許可證,同時在衛健委指定網站上按照要求進行備案公示。
空氣消毒是否合格,隻需對白葡萄球菌與自然菌進行殺滅或清除的效果驗證。相關國家标準或規範沒有規定空氣消毒合格需要用病毒或其他細菌做驗證。
現在行業中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空氣消毒産品對新冠病毒等病毒殺滅或清除的效果驗證,這樣的報告純然是商業行為,不符合國家相關的标準規定。
二氧化氯的性質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質二氧化氯(ClO2)常溫下為氣體,是在自然界中完全或幾乎完全以單體遊離原子團型體存在的少數化合物之一。
二氧化氯沸點11℃,其水溶液在常溫下會自然揮發。二氧化氯分子以單體自由基的形式存在,分子間沒有明顯的聚合傾向。
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是氯的2.6倍。ClO2是一種強氧化劑,能與許多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應該強調的是,ClO2隻有氧化作用而無氯化作用,而Cl2與有機化合物反應多發生的是取代或加成反應,所以容易産生“三緻”物質。
二氧化氯的殺菌消毒特性
二氧化氯是一種廣譜性的強氧化型殺菌劑,同時具有消除空氣中甲醛、揮發性有機物、除臭等特性。具有高效、無毒、廣譜、不産生緻癌副産物的明顯優點。二氧化氯不僅具有高效廣譜的殺菌能力,還具有滅藻、剝泥、防腐、抗黴、保鮮、除臭、漂白、脫色等多方面的功能,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氯系列消毒劑最理想的更新換代産品,被歐美國家推崇為第四代消毒劑。
迄今尚未發現能夠抵抗二氧化氯攻擊的厭氧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阿米巴原蟲、藻等,由于ClO2分子極易吸附和穿透細菌的細胞膜,将酶氧化破壞并滲入細胞内,破壞蛋白質最終導緻細菌的死亡。對于病毒,二氧化氯可以吸附和穿透病毒的衣殼蛋白,破壞酪氨酸,抑制病毒的特異性吸附,阻止其對宿主細胞的感染。
二氧化氯與其他的常見的消毒劑的比較表
二氧化氯的使用安全性在低濃度下,二氧化氯能殺滅細菌、病毒,卻不會對人和動物機體産生損傷,原因在于細菌細胞與人體細胞截然不同。細菌、病毒、真菌屬原核細胞生物,大多數酶系統分布于細胞膜近表面,易受到ClO2的攻擊而失活。而人和動物的酶系統深入到細胞裡的細胞器中,且細胞的保護系統可以提供電子使ClO2還原失去氧化功能,從而可以避免ClO2對細胞的攻擊破壞。
二氧化氯氣體濃度對實驗空間殺菌效果的研究結果表明,當空間二氧化氯氣體的濃度高于1.5mg/m3時,可以在15min内100%的快速殺滅空氣中的多種病菌;而低于0.1mg/m3時,要100%的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則需要72h以上;當低于0.05mg/m3時,則難以達到消毒合格的要求。
所以低濃度二氧化氯對微生物有廣譜、高效的殺菌作用,而對人和動物卻是安全無害的。
低濃度二氧化氯的控制病毒氣溶膠的研究日本學者Norio Ogata和Takashi Shibata研究顯示,極低濃度(0.03ppm)的二氧化氯氣體可使流感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蛋白質變性,從而消除病毒的傳染性,能夠有效阻止甲型流感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并感染小鼠。
由于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蛋白質對于該病毒的傳染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們被二氧化氯變性的事實可以解釋為什麼用二氧化氯作用後該病毒的傳染性降低。
有研究證實,極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低于職業環境的允許水平0.1ppm)可有效防止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而不會産生任何有害影響。
低濃度二氧化氯消毒的用途二氧化氯作為強氧化劑、漂白劑、消毒劑已廣泛應用在工、農、牧、畜、漁業生産以及環境保護、病毒防控等方面,具體用途如下:
【1】室内環境中空氣淨化與物表消毒
二氧化氯在室溫下以氣體狀态存在,能夠主動出擊又無孔不入,清潔空氣不留死角。
氣體二氧化氯用于室内環境,如車間、衛生間、載客車輛、會議室等場合,可以對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全方位殺菌消毒、除臭、除異味以及VOCs氣體處理。
【2】醫療、保健行業
用于醫院各科室:對醫療器械的殺菌消毒、對于急診病房、傳染病房等空氣和物表的殺菌消毒。
用于婦科:能迅速去除陰道粘膜因細菌裂解蛋白質而産生硫化物引起的惡臭,殺滅各種傳播性細菌及病菌,治療陰道炎。國外已用于預防、治療性病傳播的專用藥劑。
用于病理科:有效控制病理科作業環境中生物因素與化學因素污染,特别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試劑對醫護人員的健康影響。
【3】家庭方面
居室環境消毒,去除異味,作為家庭常用殺菌劑,可以消除由真菌、黴菌引發的腳汗、腳臭、腳氣等,比84消毒液等效果好。
【4】家裝甲醛污染去除
在濕度大于60%、溫度高于20℃條件下,二氧化氯迅速将甲醛首先氧化為甲酸,然後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