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自古以來,福禍不單行,相輔相成。
總有一些人,隻懂得抱怨,卻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甚至連改變自己的想法都沒有了。聽之任之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種災禍。
其實,災禍是可以逆轉的,隻是太多的人,畏首畏尾,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這一生,命裡的災禍,多有定數,你越積極陽光,遇到的就越少。
要明白,你得到的,其實是你付出的;如果你一無所得,災禍連連,隻能說明你的付出還不夠。
别擔心,禍事來了,福氣也就在後頭了。學會趨利避害,找到災禍的根源,總有辦法化解。
02
“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人的災禍,也許是自己的“心機”。
一個人,越喜歡算計别人,就越容易算計到自己頭上來。别以為就你聰明,誰都不傻,隻是不說而已。
《菜根譚》有言:“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 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一個君子,雖然不追求福氣,但是無意中就得到了福氣,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個小人,每天都在逃避災禍,但是老天爺卻在他用心機的時候,讓他得到災禍,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開”。
俗話說:“你算計别人的一切,都會回到你身上。”
有兩個朋友,一起去山中尋寶。他們曆盡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山洞,裡面有珠寶無數。
本來,兩個人平分珠寶,也能一輩子衣食無憂了。可惜,他們都想獨吞。
朋友甲說:“我去山下找吃的,等我們吃飽喝足了,然後把珠寶帶走。”
朋友乙說:“我在這裡守着,避免别人找到這裡來。”
隔一會,朋友甲帶着食物到山洞的時候,忽然踩到了陷阱,被困住了。朋友乙洋洋得意,以為可以獨吞珠寶了,于是乎,高興地吃起了朋友甲帶來的食物。
隔一會,朋友乙喊肚子痛了,因為朋友甲帶來的食物裡有毒。耍聰明的禍害,可見一斑。
每個人都想算計别人,卻不知道,你算計的人,也在算計你。
唯有真誠待人,才能避免災禍,可惜,“真誠”二字,在很多人眼裡,不值一提。
03
“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個人的災禍,也許是自己的“惡”。
《易傳》裡寫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真正有福氣的人,都是善良的,并且在積極引導家人,一起行善積德。
那些有災禍的人,多半是惡毒的,他隻是罪孽深重而已,并不值得同情。
喜歡偷盜的人,一時半會就能夠發财,但是他終有一天,會讓自己的惡行曝光,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
一個借錢不還的人,能夠開開心心花别人的錢,但是他的人品變壞了,名聲變壞了,最後落得“衆叛親離”的下場,以後再也得不到任何的幫助了。
一個極度摳門的人,把錢留給自己花。可惜,他留下的錢有很多,但是沒有命花,辛辛苦苦一輩子,也是窮困潦倒,沒有福氣。
一個欺騙别人感情的人,把痛苦轉嫁給了别人,自己卻很快樂。但是他到了老年時期,身邊沒有人陪伴,終究要孤苦伶仃。
但凡作惡的人,其實是往自己身上“抹黑”;唯有積善的人,才是真正往身上“貼金”。
04
“命裡一尺,難求一丈”:一個人的災禍,也許是自己的貪欲。
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去上下化緣。
下午的時候,老和尚說:“已經有很多米了,我們回去吧。”
小和尚覺得,米太少了,還要去幾戶人家化緣。
往回走的時候,老和尚隻有半袋米,小和尚的米袋子滿了,都紮不緊了。
走到半路,小和尚覺得米袋太重了,就順手放下來,想要休息一會。哪知道,袋口一松,米就倒出了一大半。
小和尚哭了:“師傅,我那麼辛苦......”
老和尚說:“你隻是過于‘辛苦’罷了,怨不得人。”
付出,需要适可而止,得到也是如此。正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老祖宗說:“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古聖先賢一緻認為,做人要以“不貪”為修身之寶,這樣才能超脫物欲度過一生。
貪官污吏,從來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貪圖富貴的人,往往和富貴無緣;貪圖享樂的人,終究要受苦受難,坐吃山空。
貪圖什麼?就是災禍的源頭。唯有讓人生有空缺,心靈有空間,才能輕松自如。
05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一個人的災禍,也許是“不得人心”。
《三國演義》裡,在赤壁之戰中,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孔明設壇作法,借來了東風,讓曹操的軍隊,大敗而歸。這就是天助。
可現實告訴你,所謂“天意”,不是神仙,而是社會大衆。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衆人拾柴火焰高。”
真正的“天意”,是群衆的意願,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大自然的力量。如果你盲目和群衆、社會、自然對抗,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也是徒勞無功的。
比方說,下雨的時候,你要曬被子,在室外肯定是不行的;在生意場上,所有的人都抱團發展,你卻以為自己足夠強大了,我行我素,在困難來臨的時候,你就無能為力了。
真正有福氣的人,懂得順其自然,與人交往随緣,争取利益順勢。該放棄的時候,還是要放棄,該轉彎的時候總是要轉彎。
06
一個人心有多好,命有多好。
心态好,在困難重重的時候,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心善的人,在悲痛的時候,也會遇到貴人。
哪有什麼災禍?真正的災禍,是你的歹心,是你的無能,是你的貪婪。
如果真的事事不順,那麼你就反着思考和行動,事情就順了。
從今往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