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在台灣,稱呼媽媽的父母為“外公、外婆”算性别歧視?
這兩日,島内掀起一波有關性别平等話題的争議。起因是台教育部門調整辭典中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詞語的釋義,加注“今亦稱阿公、阿嬷、祖父、祖母”,這讓島内“立委”王婉谕10日發文大贊,因為她認為,此前把“外”字冠在媽媽的父母稱謂上,涉性別歧視。
多家台媒也順勢炒作,宣稱此舉“改善性别歧視”,讓“性别歧視OUT”。不過,不少島内網民對此嗤之以鼻,直批此舉“無聊”,“沒有意義”。島内資深出版經驗者也批評稱,這是在辭典裡收進“政治指定的定義”,是一種“無視字典專業的蠻橫”。
島内親綠媒體“民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台媒中時新聞網評論文章截圖,台師大學退休教授林保淳感慨“外公外婆被消失了”
綜合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中時新聞網等台媒11、12日報道,台教育部此次重新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之所以引起民衆關注,還要追溯到“時代力量”(“”政黨)“立委”王婉谕的一篇帖文。
2月10日,王婉谕在臉書興奮發文,聲稱爸媽的父母統一都叫“阿公阿嬷”了(在台灣,阿公阿嬷即“爺爺奶奶”)。“不用再分内外!爸爸的爸媽?媽媽的爸媽?都是阿公阿嬷、祖父祖母了!”
據王婉谕稱,去年10月,她曾經指出台教育部門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别歧視的問題。像是“男不男,女不女”,在字典中被解釋為言行舉止、裝扮和生理性别不合,多含貶義;“家庭主夫”則是戲稱取代原家庭主婦責任的男性。對此,她在“立法院”質詢時要求台教育部門改善,台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承諾會請專業團隊做合适調整。
王婉谕接着稱,就在不久前,台教育部門回複她調整進度。她看了幾個被調整過後的詞句,其中讓她“覺得很棒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如今調整過後,加注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嬷”。
王婉谕聲稱,這意味着,台教育部門的辭典“主動向孩子們說明了,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内外之分,都是阿公阿嬷、祖父祖母了!”
台教育部門編修前後對照表,圖自王婉谕臉書
根據王婉谕的帖文,台教育部還承諾,未來将建立“常态檢修”性别平等議題的内容機制,“定期檢視”是否含有性别歧視、偏見意涵的字眼,盡快完成性别平等内容詞條的全面檢修。其中,因為“國語辭典簡編本”的使用群體多為中小學生,因此會特别斟酌收錄涉及性别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并重新檢修涉及性别平等議題的詞條。
王婉谕臉書帖文部分内容
王婉谕的這篇帖文一出,多家台媒順勢炒作。例如,島内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11日就發文稱,“‘外公外婆’正名成功!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綠媒“民視新聞網”12日也聲稱,“性別歧視OUT!台教育部門加注外公外婆也叫阿公阿嬤”。“ETtoday新聞雲”也稱,“改善性別歧視!‘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
綠媒“三立新聞網”報道截圖
台媒“ETtoday新聞雲”報道截圖
不過,與王婉谕及部分台媒宣揚态度形成對比的是,許多島内網民對此嗤之以鼻。一方面,不少人表示,他們不覺得阿公阿嬷與外公外婆的稱呼包含遠近親疏之意,也就不認可其涉及性别歧視。
還有不少人批王婉谕“無聊”,盡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明明酒駕、公宅、底薪、打房、勞工權益都比稱呼重要多了,但就是要在稱呼上下手。”
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14日也在臉書發文,直言“全世界最可笑的事莫過于此”。蔡正元先是質疑,辭典注釋單憑台教育部門想改就能改嗎。之後其又炮轟王婉谕,嘲諷她為何不以身作則改從母姓,消除“性别歧視”和“姓别歧視”。
此外,島内資深出版經驗者也批王婉谕與台教育部門做法不合理。據聯合新聞網14日報道,從事出版工作的陳穎青認為,王婉谕擁有所謂的“進步”的意識形态,就要把這個主張推行到其政治權勢所及的地方,是一種“無視字典專業的蠻橫”。而台“國教院”居然也順勢在辭典裡收進這種“政治指定的定義”,不問書證,也不問社會是否普遍使用這個定義,簡直“自毀專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