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讀過許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盜鈴》《坐井觀天》《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刻舟求劍》《南轅北轍》等。寓言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本學期第15課《自相矛盾》就是一篇經典的寓言故事。
教材解讀一、課文解析
《自相矛盾》是一則寓言,選自《韓非子 · 難一》,講述一個既賣盾又賣矛的楚國人,在誇耀自己的盾和矛時,理由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後一緻,不要相互抵觸。課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寓意深刻,給人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課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講述了主要事件:一個楚國人在賣盾和矛時,首先誇耀自己的盾堅不可摧,接着又誇耀自己的矛無堅不摧。有個圍觀的人問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他無言以對。
第二層是最後一句話,點明了由這件事引發的議論:堅不可摧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二、插圖賞析
教材第84頁右下方配備了一幅插圖。插圖描繪的是賣者和圍觀者對話的場景。圖中圍觀者質問賣者的神态、動作,以及賣者無言以對的尴尬模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内容,體會課文寓意。
學法指導一、字詞盤點
1、難讀的字
鬻 [yù] 吾 [wú]
2、要會寫的字
矛 盾 譽 吾
3、多音字
夫: 【fū】 丈夫 夫妻 【fú】 若夫 今夫
4、字詞解釋
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
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劍用。
鬻:賣。
譽:贊譽,誇耀。
曰:說,講。
吾:我。
陷:穿透。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對人的尊稱。
何如:怎麼樣。
應:回答。
利:鋒利,銳利。
其:助詞。這裡指那個賣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賣。
者:...的人。
莫:沒有什麼。
夫: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将要發表議論。
二、課文翻譯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
三、學法點睛
1、把課文讀正确,讀流利,讀出感情。
2、自主學習,閱讀思考。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弄懂課文内容,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自主完成課後作業題。
我們可以根據朗讀課文,按照課後問題要求,結合“讀—畫—寫—演—悟”讀書法自主完成,還可以就自己的見解、疑惑與同伴交流。
4、小組合作,展示反饋,多元評價。
課文圍繞“矛與盾”寫了一件怎樣矛盾的事呢?說說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現象?
5、學習方式
① 獨學: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解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寫在下方,準備彙報交流。
② 對學:對同學試着說說這篇文言文的意思,并與同學讨論寓意。
③ 群學: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
四、拓展閱讀
鄭人買履
作者:淮南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甯(nìng)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想一想:《鄭人買履》中的哪些字詞,我們在《自相矛盾》中已經學過?我們接觸過的文言字詞出現在其他文章中,你能否一眼就知曉它的意思?)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欲:将要,想要。者:......的人。(定語後置)先:首先。度(duó):測量。而:連詞,表示承接。置:放置,擱在。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其:他的。坐:通假字,同“座”,座位。至:等到,直到。之:到……去,往操:攜帶。已:已經。得:得到;拿到。履:鞋。乃:于是,這才。持:拿。度(dù):量好的尺碼。反:通假字,同“返”,返回。市罷:集市散了。遂:于是。曰:說。甯(nìng):甯可。無:不。自信:相信自己。以:用。
【譯文】
(試一試:結合字詞注釋,嘗試翻譯文言文《鄭人買履》的意思。)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自己的腳,并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于是就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于是就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鞋呢?”他說:“甯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
(議一議:和同學交流,讨論寓言《鄭人買履》包含的道理。)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陳規,不知變通的人,告誡人們不能死守教條,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對策。
歡迎點擊關注“燭光照耀星空”。假如你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對文本有更深更廣更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