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竹裡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隐居藍田辋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
沖關品詩文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
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鳴的。
詩中還有詩人孤凄涼一面的描寫,如“獨坐”、“人不知”等語辭的運用便是。再說明月前來造訪,也可看成是因為詩人過于孤單,在并無一人相伴的情況下,隻有明月前來為他助興。如此解釋,明月便成為突出怨意的意象了。
本詩的結構十分嚴謹,既首尾呼應,又氣脈相通。如首句有“獨坐”,三句便有“人不知”,這是相應;首句有“幽篁”,三句便有“深林”,這也是相應;首句有“獨坐”,末句便有“來相照”,這是相襯;首句有“幽篁”,三句有“深林”,末句便有“明月”,這是相對。
總之,一首僅20字的小詩,詩人運用了這些回應、比襯和映對的結構手段,使全詩成為一個統一整體,讀來使人産生回蕩呼照之美。竹林、明月,與詩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遠。
主旨此詩寫隐者的閑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甯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甯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沖關話考點竹子具有“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養,如堅守自我的氣節。
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沖關同步練1.品味整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沖關趣味多詩佛王維
王維的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他長于各種詩體,善寫多種體裁。他和李欣、高适、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中的傑作多 為七言古詩,而田園詩中的精品多為五言律詩。至于“禅詩”,他更是古今獨步,所以又被稱為“詩佛”。 王維廣為流傳的佳作有許多是五絕:短短二十個字,說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總也說不盡的思緒、情懷和哲理。
他精于繪畫,善寫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叢竹等。其筆力雄壯,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暈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 遠之景,被後人推為“南宗”之祖,又被尊為文人畫之第一人。北宋蘇轼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早年喪父,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居士,這對他後來一生吃齋修佛影響極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則從另一面對他看淡人生、堅定佛心起到了促進作用:他21歲時舉進 士,作大樂丞,因戲子們跳黃獅子舞獲罪而牽連到他,把他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安史之亂時他被安祿山拘囚,被迫接受僞職,亂平之後又因此下獄;一年後肅宗無罪 釋放他,此後幾年中一路遷升到尚書右丞的大官,不過那時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紅塵了。
他一生中有許多時候是在隐居中度過的。他在十八歲前就曾隐居。公元729年隐居淇上,後移到嵩山隐居,并且是解官歸隐,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遺;公 元741-745年,他又隐居于終南山;到公元748年,他買下宋之問藍田辋川别墅,便一直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為安祿山所拘。[1]根 據他的詩,他在四十歲左右就已經有修道心了。[2]在晚年時他主要住在城裡,家中經常養着十幾個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來就焚香獨坐,潛心修禅。
王維在自己的詩中還談到一些修煉的具體事情:他喜歡看得道高僧的傳記故事,有時看修煉辟谷的方法;他把手杖頭雕刻成斑鸠的樣子,把烏龜殼用來墊在床腳底 下;沒有事時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隐居山中時,他們一群人一起來誦禅,與一人打禅又有不同樂趣。在嵩山隐居時,他還有過閉關修煉的經驗。
不知不覺,天長日久,王維已經修到了“眼界無染,心空不迷”的極高境地。 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并不看重。他對于自己在詩畫上的極高成就隻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道:我多世以來都是詩文的專家,而前一世是個畫家,由于這些老習慣沒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發現了。
寫在最後的話
大家好,沖關閱讀、沖關作文、古詩文鑒賞屬于“七位一體”沖關大語文的一部分,是沖關大語文教研部老師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旨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提高學習閱讀、寫作、古詩文的興趣,了解語文魅力,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歡迎留言讨論】佳鑫諾教育中小學培訓輔導機構随時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