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了三八婦女節、植樹節這又迎來了二月初二的龍擡頭,在二月二這一天理頭發又叫“剃龍頭”。借龍擡頭這一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民諺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之說。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頭,是因為在清朝入關以後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而一個月不理發又很難受,故大家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二紛紛理發。而且不理發,頭太重了擡不起來,不能“龍擡頭”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不僅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也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我國大多地區都以龍為圖騰,龍在我國文化裡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裡有“龍不擡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擡頭是複蘇和吉祥的象征。所以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相傳,唐高宗李治去世後,皇後武則天當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于是便下令不許給人間降雨。人間大旱,民不聊生,司掌天河的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挨餓,便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将司掌天河的龍王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其實這一天除了理頭發,在吃食上也有點兒說法兒(講究)。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不久以後在二月二這天有一位婦人不小心把黃豆打翻在地,黃燦燦的就象是金豆子,突然想到把黃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于是家家戶戶炒黃豆,并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隻好傳谕,诏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炒豆,後來到了明朝将玉米引入之後,玉米粒也是金黃色的,所以也有爆玉米花的。
這一天吃的大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又名“吃龍鱗”,吃面條是“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馄饨是“吃龍眼”,吃餃子是“吃龍耳”,吃蔥油餅叫做“撕龍皮”,吃豬頭稱作“食龍頭”。俗話說“龍擡頭,吃豬頭”,人們大都會購買豬頭肉,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兆頭。
其實這些習俗都是民間的一種寄托,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