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面條文化豐富多彩,北京炸醬面、蘭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武漢熱幹面、四川擔擔面、陝西臊子面、河南燴面、重慶小面、延吉冷面…,你喜歡吃哪種呢?
我原本并不喜歡吃面,大一剛到學校時,和我從同一所中學畢業的師兄,盡“地主之誼”,請我去吃學校門口最受學生歡迎的蘭州拉面。
那是我第一次吃拉面,弄不清是啥玩意兒的我,滿懷歡喜的去了,結果一看,是面條呀。在那以前,我隻吃長得很細的挂面,蘭州拉面的普通細度,對我來說實在太粗了。硬着頭皮把面吃完,還要強顔歡笑回應師兄“是不是很好吃”的提問。
豆豆特别喜歡吃面,我們在一起之後,受他影響,我也開始慢慢接受面條,并愛上它了。
“中華第一面”——蘭州牛肉面這麼多面條中,我最先喜歡上的就是蘭州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了,經過多次改良和統一标準,便有了現在的蘭州牛肉拉面,名振各方,還被譽為“中華第一面”。
可能很多地區的小夥伴們會表示不服,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誰稱“第一”都會有人不服。撇開排名不談,蘭州牛肉面的确有它的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細細口味。
蘭州牛肉面憑什麼能成為“中華第一面”呢?就憑“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一清——湯清
一清,是指牛肉湯清。蘭州拉面所用的湯底是牛肉湯,并加入草果、桂皮、豆蔻、茴香等20幾種香料熬制。
蘭州牛肉面的創始人,清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陳維精,把這個牛肉湯的秘方寫進了一首詩裡,名曰《維精送子位林孫和聲西行手記》:
衆鳥高飛盡,“桂子”獨去遠。“豆蔻”年華和,身強餘“百倍”。春風草“木香”,“當歸”懷慶府。新綠欲湧,“丁香”初開,花“香葉”茂,“荜菝”漣漪,百裡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遠難行,高“山柰”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蘇寨。“車前”着吉服馬褂“紅袍”,夜宿“八角”樓,晨飲“胡荽”湯。馬“良姜”行千裡,遍“地黃”花時至,司碧玉書聯水席相敬,“月山姜”湯“茴香”豆,烹“肉扣”碗“貴老”忙,橫“披壘”竈。
在這首詩裡,陳維精将老湯牛肉面的23種調料全部嵌了進去。
牛肉湯用老湯加水煮牛肉、羊肝,再加入那20多味調料,小火熬制4小時而成。
好的牛肉湯,必須清澈見底、色清潔白,還要有牛肉的香味。
從中醫飲食的角度來看,蘭州牛肉面的湯,絕不僅僅是表面的清和香。它所用到的這些調料,也是中藥,幾乎都是健脾開胃、消食化積、溫中散寒的。所以,吃蘭州拉面常常是越吃越開胃,而且也很好消化,吃完頓覺渾身暖洋洋的。
我喜歡吃蘭州牛肉面,也跟這鍋湯有莫大的關系。
二白——蘿蔔白二白,指白蘿蔔片加入湯中,顯得純白如玉。白蘿蔔和牛肉是一對特别好的搭配,蘭州牛肉面深谙此道。白蘿蔔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喜歡它的人覺得特别好吃;不喜歡它的人覺得味道怪怪的。正是這股特殊的香味,有行氣化痰的作用。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天吃蘿蔔,是因為冬天人們習慣進補,補品、肉類吃得較多。但這些東西不易消化、熱量也較大,吃多了容易産生積滞,腸胃堵住了,不僅影響食欲,還會使新吃進來的東西不易消化,郁而化火,反而成了負擔。
白蘿蔔行氣化痰,就像是疏通管道的工具一般,消化不好的人、愛吃肉的人、冬天進補的時候,常吃些白蘿蔔,有利于保持胃腸道的暢通。
三紅——辣油紅從視覺上看,清湯白面顯得寡淡了點,有研究稱,顔色鮮豔的食物更能引起人的食欲。蘭州牛肉面配的辣椒油,一般都不太辣,但是顔色非常鮮紅誘人。清湯上漂浮着一層鮮紅的辣椒油,确實讓人開胃不少。
辣椒,也是可以入藥的,散寒、開胃。專家也說,辣味可以勾起人的食欲,能促進消化。隻要不是太辣就好。
再者,甘肅的氣候,風沙大、氣溫低,添加點辣椒,也能禦寒呐。
四綠——香菜、蒜苗綠“紅花還需綠葉配”,新鮮的香菜、蒜苗,青翠碧綠,鋪在面條上,浮在清湯裡,很有一幅田園美景的既視感。
香菜的味道也是讓人兩極分化的,喜歡的人覺得香,不喜歡的人覺得臭。
香菜的氣味比較重濁,确實不好駕馭。但它在飲食界和中藥界都占據着重要的地位。
《本草綱目》中稱它“辛溫香竄,内通心脾,外達四肢”,走竄行散的作用很強。治療風寒感冒的民間方法中,就有用香菜根、蔥白、生姜等煮水,内服或外洗的。
現代研究也發現,它能促進胃腸蠕動,促使人體發汗。
蒜苗也有類似的作用。我發現,不喜歡吃香菜、蔥、蒜等食物的人,大多脾胃都不太好。
但是,香菜、蒜苗屬于中醫上講的發物,有炎症和慢性皮膚病發作時,需要暫時忌口。
五黃——面條黃亮面條和湯都是蘭州牛肉面的精華,拉面的面條也是獨特的。選料、和面、饧面、拉面都是有講究的。
▼選料:拉面要用新鮮的高筋面粉。
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5%的面粉稱為高筋面粉。
蛋白質與水結合,可以形成彈性強的面筋。蛋白質含量高,形成的面筋多,做出來的面食彈性大。
陳面的蛋白質活性下降,形成的面筋減少,做出來的拉面質量也是不好的。
▼和面:溫度要保持在30℃左右。
溫度維持在30℃左右時,面團的吸水性最高,可達到150%,此時面筋的形成率也最高,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适宜拉面。
低于30℃或高于30℃都會降低面筋的生成,超過60℃,蛋白質就會變性,失去其性能。
▼蓬灰:面條筋道的秘密
和面的時候還要加入蓬灰,它可以提高面筋的生成率和質量。
蘭州拉面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就是蓬灰,是用戈壁灘所産的蓬草燒制出來的堿性物質,加進面裡,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從中醫飲食的角度看,蓬灰的作用還不僅如此。有一味中藥叫“百草霜”,《西遊記》中,唐憎師徒路經朱紫國時,孫悟空懸絲診脈治好了國王的病,其中就用到了“百草霜”。
百草霜是指雜草燃燒後附于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它可以用來消食化積。
網絡圖片
我們當地端午節吃的粽子叫“灰水粽”,就是用“灰水”浸泡過的糯米來做的粽子,“灰水”就是特定的柴草燒成的灰,用水浸泡、過濾後的水。糯米是不好消化的食物,用灰水浸泡過之後,就變得好消化了。
蓬灰的作用也是如此,加了蓬灰揉出的面條,更利于消化。
不過,現在基本上沒有用天然蓬灰和面的了。顯微鏡下,天然的食物總是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壞處,所以就用高科技制作出一些成分相似、作用相似的精制品來代替。現在拉面都有專用的拉面劑,成分就是模仿蓬灰來配制的,但把那些我們認為有害的物質去除掉了。
用拉面劑也能使面變得筋道有彈性,但是蓬灰那股特殊的香氣就沒有了,也沒了助消化的作用。
▼饧面:冬天不低于30分鐘。
和好的面團,放置一段時間,可以讓蛋白質更充分的吸收水分,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一般冬天饧面時間不低于30分鐘,夏天可以稍稍縮短一點時間。
▼溜條:這是個力氣活兒。
饧好的面經過反複搗、揉、抻、摔後,放在面闆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擡起在案闆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業内稱其為順筋。然後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這個活兒,一般都是膀圓力大的小夥子才能完成。
▼拉面:粗細扁圓任你挑。
我喜歡吃蘭州拉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細可挑。我不喜歡吃粗的、硬的食物,這大概是我以前不愛吃面的一個原因吧。而蘭州拉面,可以拉出粗細不同的面條。
喜歡吃圓面條,由粗到細有二柱子、一細、二細、三細、細、毛細等款式任你挑選;喜歡吃扁面條,由窄到寬也有韭葉、薄寬、寬、大寬、皮帶寬等款式供你選擇。據說還可以拉出棱角分明的“荞麥楞”,我是沒見過這樣的拉面,有機會,一定得到蘭州當地好好品嘗。
拉面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但有經驗的老廚師,10秒鐘就能拉出一碗面,而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不斷裂。看老師傅拉面,觀賞性一點不亞于看了一場雜技表演。
而拉面下鍋的場景,全在這句順口溜裡了:“拉面好似一盤線,下到鍋裡悠悠轉,撈到碗裡菊花瓣”。
結語蘭州牛肉拉面,看起來簡單,但不管是制作還是内涵都大有乾坤,确有“聞香下車,知味停車”的魅力。其它種類的面條也各有特色,但稱蘭州牛肉面為“中華第一面”也不算言過其實吧。
你喜歡吃什麼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