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網上盛傳一則消息,再見了黑龍江農墾。消息來源于一份《黑龍江農墾改革最新方案》有消息說“3月12日,北大荒農墾總局被摘牌,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這則消息一出,成了農墾人最新的熱門話題,留戀,惜别,還有揮不去的記憶。如果六十年的北大荒真的再見了,北大荒的曆史變遷又是怎樣的呢?
王震将軍與鐵道官兵
“大荒”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書中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的記載。原意是指整個東北,随着時代變遷,遼甯,吉林摘掉了“大荒”的帽子,黑龍江地處大荒之北,“北大荒”就成了黑龍江省的代名詞,“北大荒”從廣義上講,泛指黑龍江全境,狹義上講的是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牡丹江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帶的亘古荒原,其中尤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曆史發展到今天,北大荒指的就是黑龍江墾區了。
北大荒是祖國的一片寶地,是世界上黑土地帶之一,土質肥沃。1958年前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先後有14萬轉業官兵,十萬知識分子和20萬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山東等地支邊青年,陸續來到這裡,開始屯墾戍邊,開發建設。68年以後又有54萬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和大批現役軍人,從祖國各地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在千裡亘古荒原上 ,大規模開發建設北大荒
。
黑龍江農墾最初的稱謂是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1968年6月,沈陽軍區黨委據中央批示,成立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下轄58個團,三個獨立團。1976年2月25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批複,撤銷了生産建設兵團,成立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
曆史在不斷變遷,社會亦在不斷發展,黑龍江墾區從無到有,不斷的發展壯大。六十年的北大荒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北大荒人在創造豐碩的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更是凝練出
了“艱苦奮鬥,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倉的同時,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忠誠于堅韌為後人留下了名傳青史的創業精髓。
今天的北大荒,無論是去是留,北大荒人都有着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老一輩的光輝業績,艱苦奮鬥,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仍将激勵着後人們,不斷的開拓,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