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開封府傳奇》收官了,收視率還不錯,我也看了一部分劇集,應當講還算是良心劇。
然而,網上一片吐槽之聲,主要是黃維德演的比較另類,大概颠覆了大家對于包公形象的認知。可是,我覺得從一幹演員的演技、編劇及劇情鋪排來講,還是不錯的。比那些什麼玄幻仙俠之類的,強多了。
其實,你我都沒見過包拯,也不能保證他應該就是個什麼樣子。所以,這些質疑完全是吃飽了撐的。
從正史上講,包拯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和名聲,做開封府尹也就一年多,之所以流傳下來那麼多關于包青天的故事,還是在于大衆的喜聞樂見。
很多經典的段子,可能也是後人杜撰的,曆史上并沒有發生過。當然,渴望清官,盼望社會的公正,這無可厚非。但是未必一定要把包大人弄成一個樣闆戲。
一說起此類話題,我就聯想起六小齡童。其實,對于中國人而言,有一個極壞的毛病,就是容易先入為主。是的,不管是章老師的美猴王,還是金超群版的包公,都可以稱之為經典形象。
然而,藝術的本質在于想象力,更在于鮮明的、排他的表達方式。我們不是要一闆一眼的去唱京劇,一招一式皆有規矩。但即使是京劇,那梅派也是突破了傳統的。
所以,藝術形象和藝術形式皆為創作者的自由,也是其能力所在。所謂百花齊放,百家争鳴,這樣藝術才有無盡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是故,不要動不動就以代言人自居,觀賞者也要與時俱進,别皇帝都推翻了一百多年了,你還在那磕頭搗蒜。那就太可笑了,隻能說你不是欣賞藝術的水平低,而是,你壓根就不懂欣賞。
當然了,話分兩頭,有些影視劇也确實在毀經典,那就另當别論了。
張鋒 戊戌夏寫于成都翠彧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