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光明食品集團為高齡、特困老人送貨上門。右圖:百聯集團旗下第一醫藥啟動“線上線下 醫保支付”新模式。制圖:馮曉瑜
西郊江橋公司蔬菜部經理助理何夏清,笑稱自己是貨源組織和物資流轉的“搭橋者”。
疫情期間,每天由他和同事經手的蔬菜多達幾千噸,通過基地直送、市場團購、流動超市等創新模式,這些蔬菜高效進入上海的千家萬戶。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上海國企沖在一線,光明食品集團、百聯集團等重點保供單位努力探索城市保供新方法、新路徑——“無接觸”保供新模式24小時内“上雲”、社區集單模式打通從基地到社區的渠道、做好特殊人群托底保供……一系列的主動應變,以非常之“役”迎擊非常之“疫”。
大膽創新模式,高效對接基礎民生需求
針對主幹體系的政企采購,展開“光明直通車,溫暖‘滬’萬家”;拓展面上兜底的市場團購,展開“光明直通車,田頭良心價”;依靠星星之火的光明員工,展開“光明直通車,社區是一家”——光明食品集團最近上線的保供專題,從三個維度探索保供新舉措。
幾天前,11輛滿載着高原蔬菜的冷鍊貨車,曆經近30小時的長途跋涉,抵達寶山區楊行鎮楊鑫鄰裡中心。這一點對點的社區保供直通車是一次大膽的模式創新,它一頭串聯起雲南、貴州、河北和江蘇的市外基地,另一頭直通楊行鎮48個居委會,實現每家每戶保供物資全覆蓋。 而作為“連接器”的光明食品集團,則整合了旗下蔬菜集團、光明乳業、光明國際、上海農場、練江牧場等單位,以“一盤棋”思維高效組織調度。
作為超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保供的“底闆”,光明食品集團直面疫情挑戰,雖也碰到封控影響、人手不足、運力緊張等難題,但通過自我加壓、自我突破,一步步闖過難關,最大程度保障了市民“菜籃子”的安全運轉。
光明食品集團在極短時間内開辟蔬菜直供、直配新通路。3月31日,江橋批發市場無接觸應急蔬菜供應保障調撥中心啟用;4月1日,“上蔬保供雲上采買平台”上線,平台向上對接外省市的蔬菜基地,向下對接全市各區的蔬菜保供采購企業,形成“無接觸交易”新服務。
在城市運行的末端節點,保供也在不斷創新。4月19日,百聯集團旗下世紀聯華超市的大巴車,以“流動超市”新模式先後開到青浦區11個居民小區門口。世紀聯華青浦店員工高靜介紹,盈浦街道向下屬居委會采集所需生活物資信息,隔天,清單上的物資就會坐上大巴按需配送。相比社區團購模式,“流動超市”大膽轉變思維,變“人去超市”為“超市找人”,省下了“最後一公裡”的運力擺渡,更加高效便民。
保障“一老一小”,為特殊群體做好托底保供
深夜11點多,第一醫藥彙豐大藥房抗腫瘤藥店駐守大區經理錢宏接到一個緊急電話,楓林路街道沈家裡居民區書記老田焦急地詢問,小區内一位73歲老人前期配的高血壓藥“斷藥”了,急需購買1盒洛活喜和6盒必洛斯。接到需求後,錢宏立刻啟動“特藥特需”程序,第二天就安排運力把藥送到了社區。
當下,上海正堅定不移地執行“動态清零”總方針,針對老人和部分緊急用藥患者的服務不能停。4月18日,百聯集團旗下第一醫藥啟動“線上線下 醫保支付”新模式,滿足市民購藥需求。第一醫藥财務總監林華豔介紹,針對黃浦、徐彙、虹口、崇明等區的重點服務區域,創新推出“虛拟店接單”服務方式,以“中心大倉 中心店”模式,覆蓋全區域市民的用藥需求;已恢複營業的34家門店,全力做好3公裡半徑内的社區居民服務。截至4月20日,第一醫藥i百聯“藥到家”已履約市民急缺藥品需求4354單。
為滿足嬰幼兒最急迫的“口糧”需求,光明食品集團也跑出了保供“加速度”。作為滬上“奶瓶子”托底單位,光明乳業在得知闵行區浦江、吳泾、馬橋等鎮有不少嬰幼兒家庭出現奶粉短缺情況後,便連夜調配物資、組織人員、安排車輛,次日淩晨便将1600罐光明牧場嬰幼兒配方奶粉送達目的地,将關愛送達更多“最柔軟”特殊人群。
關鍵時刻,為特殊人群做好托底保供,國企沖在最前方。從4月21日起,光明食品集團啟動專項行動,承擔起上海民政系統内近14萬高齡、特困老人的托底供應,免費提供民生食品保障物資。項目負責人盧毅介紹,将為800家公益性養老機構的近8萬名老人免費配送水果和莫斯利安酸奶,為居家養老的約5.87萬高齡、特困老人免費提供“光明直通車”套餐慰問品。
同一天,百聯集團推出“暖春行動”,為全市殘障人士和80歲以上獨居老人等特殊困難人群做好生活物資供應,并通過熱線電話、手機短信、二維碼掃碼等形式收集困難、需求信息,為特殊困難人群配送生活物資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