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靜 陳夢茹 編輯:吳立湘
“原來演耽美也是劣迹啊?”
就在這個清明假期,有爆料稱總局對耽美演員下達了封殺令,“各頻道不許再請耽美演員上節目”,并直接點名《上瘾》的主演黃景瑜和許魏洲等藝人。
但是據了解,那份名單是一個影視app造假的,業内相關人士表示已經有衆多藝人經紀對該app發出了律師函。
無論消息真假,此前《上瘾》被下架,不禁讓衆人感到籲噓。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耽美題材在影視作品中的影響已經不容小觑,耽美演員也已經開始往主流藝人的方向發展。可以說,由耽美小說改編來的影視作品将參與瓜分2016年的網劇市場。
據娛樂資本論調查,目前已知的耽美劇便有十部以上,九部會是純耽美向。這之中不乏知名度高質量好的經典耽美作品,如暗夜流光的《十年》、劍走偏鋒的《煙袋斜街十号》等。
圈錢還是人性關懷?耽美劇也要正能量
其實從這些項目公開宣傳時間來看,大多耽美作品早在2015年便開始籌備了。
小娛接觸了其中幾個耽美劇的出品方,了解到《煙袋斜街十号》《識汝不識丁》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已經拿到小說版權,并開始籌備了,《系草與校草》則是去年10月聯系版權,今年2月份正式簽訂。
所以,其實去年下半年,耽美題材已經被衆多網劇制作方瞄準,《上瘾》的一波三折想必也帶着這些項目方坐上了“過山車”,不過他們還是選擇繼續推進,所有官博都還在持續更新,并且《煙袋斜街十号》4月底就會上線。
但是随着越來越多的耽美劇步入宣傳期,題材也愈顯讨巧,連耽美主要受衆腐女都表現出了質疑:你們是不是打着耽美的旗号在圈錢?
《煙袋斜街十号》背後是一家叫金文色彩的公司,當被問到為什麼會選擇耽美劇來拍,金文色彩CEO王孝文解釋說,“我們有一個主創團隊,三個人中有兩個是腐女,她們喜歡這個。我們是一個年輕的團隊,這個故事好就去做了。前期我們還找過恩顧的《禍害成患妖成災》和酥油餅的《綜藝小白和三栖巨腕》,隻不過契合度不高。”
與大家普遍認為的網劇審查政策縮緊不同,王孝文認為,政策并不是收緊而是規避,規避掉一些不好的東西。“這不是在限制,而是在規範。我還想通過這部劇希望大家正視同性之間的愛情,去掉有色眼鏡,歧視和不理解。”
對于政策,《識汝不識丁》的出品方璀璨鲲鵬這樣回應:“我們要做的是國内第一部耽美正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想要告訴大家耽美并不是同性戀,而是看上去美好的事物,美輪美奂。”
與前文提到的衆多作品不一樣,《系草與校草》是耽美文中獨特的ABO世界觀設定,通常隻在腐女之間流行。ABO世界中除了男女還有Alpha、Beta、Omega的區分,加入了标記和信息素等元素,并且男性也可以生育。
不過這本ABO耽美小說被拍出來卻純屬意外。《系草與校草》制片之一告訴小娛其實之前沒有考慮到ABO設定,但團隊裡很多是廣播劇愛好者,選劇本的時候《系草與校草》提及率最高,便選擇了這個。
對于未來的政策風險,制片人認為耽美劇需要根據政策調整,但是“未來還會有希望的,并且正在朝着精品化的路走。”
精品化還是改BG?故事内核才最重要
就像《系草與校草》制片說的那樣,耽美未來一定也會走上精品化的道路。任何新的事物都有衰退期,耽美的題材紅利隻會體現在這一市場崛起的前期。2016年目前已知的耽美作品就有9部,藍海開始變紅海,但是想要從耽美市場分一杯羹的肯定大有人在,那究竟如何選擇呢?
金文色彩CEO王孝文說:“《煙袋斜街十号》目前制作已投入300多萬,制作團隊涵蓋了《私人訂制》的攝制團隊、《芈月傳》的燈光團隊、北京電影節和金雞百花獎的燈光團隊以及《四大名捕》《誅仙》的後期團隊,後期配音也找了同名廣播劇原配音李逍遙。”
《識汝不識丁》則号稱投資1700萬,邀請了衆多正劇演員加入。
其實無論是更精品化還是改成BG向,真正讓觀衆買賬的還是故事。有了好的故事内核,外在表現形式是可以調整的。這也是耽美小說屢次被言情小說作者抄襲的原因之一。而表現在影視作品上,這個可能性就更多了。
冠亞傳媒前幾日便發布過《成化十四年》的影遊聯動 VR計劃,但其實冠亞CEO李密卻沒看過小說的一個字,她說:“雖然《成化十四年》是部耽美,但我們更看重它的人設和故事,一句話概括就是明朝版的福爾摩斯和華生,講了一系列破案的故事。它很好看。”
所以,盡管資本市場可能還在炒熱“耽美”這個概念,但耽美可能就隻是個概念,同性題材也不應該被過度消費,尊重并正視這個題材,可能反而會開辟出另一種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