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先秦時代百家争鳴,湧現了許多不同的學術派别。道家是其中最重要的派别之一,深深影響了華夏文化幾千年。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十分喜愛道家,他評價道:
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道家以道為尊,所以以“道”為名。在道家哲學中,“道”是最終極的概念,它既是萬物的總規律,又是生成萬物的本原。
那麼道是如何生成萬物的呢?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描述了這一過程,那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
道生一
在道家哲學中,道也被稱為“無”,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又将道創生萬物的過程描述為: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德經·第四十章》)。
道為什麼是無呢?在如何解釋《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說過:道是萬物的本原,生成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切屬性,所以它沒有任何特殊的屬性,才能包容所有的屬性。
因為宇宙間的一切屬性是兩兩相對的,如果道有黑的屬性,就不能生成白,有大的屬性,就不能生成小,有高的屬性,就不能生成低。所以道既沒有黑的屬性,又沒有白、大、小、高、低等等具體的屬性,所以才能生成一切屬性。因此老子在《道德經》中将“道”稱為“無”,道是純粹的精神,不包含任何物質的屬性。
“道生一”就是從純粹的精神中生成了物質性的混沌之氣。道無形無質,所以被稱為“無”,混沌之氣有形有質,混然同一,所以是“有”,又是“一”。所以“道生一”就等于“有生于無”。
一生二
混沌之氣是一種混然同一的物質。與無形無質的道不同,物質有種種具體的屬性,而且這些屬性兩兩相對,兩兩相反,比如動與靜、明與暗、高與低、熱與冷等等……它們相互對立、沖突,又被稱為“矛盾”。
中華民族的先哲們将這些兩兩相反的屬性概括為陰與陽,比如動是陽,靜是陰;明是陽,暗是陰;高是陽,低是陰;熱是陽,冷是陰……所以,混沌之氣中存在着陰與陽兩種相互對立屬性,也可以認為,混然同一的混沌之氣生成了陰氣與陽氣這兩種相反的氣。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一生二”。
這種陰陽對立、轉化生成萬物的模式,不僅僅是道家理論,已經成為華夏文化各家各派的共識。如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也說: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圖說》)
二生三
如果混沌之氣中隻有陽與陰的對立,那麼就不會産生出萬物了,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陽氣與陰氣在對立的同時又會相互激蕩、相互轉化,生成“和氣”。和氣即是陰與陽的和諧,也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陽與陰是二,加上和氣便是三。
在《易經》中,乾卦(天)在上,坤卦(地)在下,就組成了否卦,象征着天地不相交通,因此是閉塞的,沒有生機的。相反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就組成了泰卦,天要往上走,地要向下降,天地在中間交感,才能通泰。這就是二生三的道理。
三生萬物
混沌之氣不斷運動,有了陽氣,有了陰氣,又有了陰陽調和的和氣,這三者便能生成萬物了,這便是老子所說的“三生萬物”。
可以用繪畫來打個比方。用黑筆在白紙上畫畫,這幅畫就包含着黑與白兩種顔色。如果黑色與白色是孤立的,那麼隻能畫出簡筆畫。但是如果讓黑色與白色混合為灰色,而且黑色與白色的比重不同,灰的程度也不一樣。這樣一來畫面一下子就變得豐富多彩了,而這就是素描,可以描摹任何事物。
“三生萬物”的道理也是這樣:黑象征着陰氣,白象征着陽氣,灰象征着和氣,這三者生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莊子·田子方》中也說:
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
萬物都是陰陽調和的産物,所以任何一個事物中既蘊含着陽,又蘊含着陰,而且陰與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如果陰與陽隻剩下對立,那麼這一事物必然面臨着解體消亡的結局。
所以《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接下來說道: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沖”就“激蕩”的意思,萬事萬物都背負着陰而朝向着陽,陰陽二氣相互激蕩生成和氣,因此形成了一種和諧體,萬物才能穩定地存在。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