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隻救一時之需,授人以魚則可解一生之需。“出自《老子》。意譯為:”送給别人一條魚雖然能解一時之需,但是卻不能助人之長久。如果想讓别人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捕魚是方法。說明真正得到幫助的隻有教會其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給予。
-
大家可能看過下面這一則故事
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
其實,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亦應如此。在學校,一個好的老師不應該一味地灌輸學生以知識,而應該多指導學生探尋知識的興趣和方法。知識随處可見,但是真正能夠以興趣去閱讀理解,以實踐去論證知識的又有幾人,當今社會大學生已經很多,但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卻是越來越多。正是這樣,當今社會缺乏的不是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自學和不會應用知識的高材生。當今教育體制一再變革,倡導和追求學生個性化教學的方式已經逐漸在川内展開,希望這一變革真正能讓教育有所改變,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創造力。
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也至關重要。作為孩子的家長,不論孩子想要什麼,我相信我們都會給到,甚至為了孩子在學校或小朋友那不失面子,家長之間也形成一種攀比。這種惡性教育現象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大大有害。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長,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的給予,孩子終有一天也會長大,他們也會去面對社會、創造價值。所以,家長的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在給與的同時,還要告知我們的孩子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易,隻有付出才有回報。并且,可以分享自己的創業或工作經驗,讓孩子對家長的工作有一定的認知,相信這些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激勵着他們成為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