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迎花燈,是全國著名僑鄉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下洋鎮一年中最重大的民俗活動之一。這幾天,在永定區下洋鎮中川村的慶餘樓,老老少少齊聚這裡,開始為元宵節的鼓子燈忙活着。
1月30日,走進永定區下洋鎮中川村的慶餘樓,這裡熱鬧非凡,當地村民正加緊趕制元宵節的鼓子燈。因迎燈在客家話中與迎‘丁’諧音,含人丁興旺的意思,所以中川人對制作鼓子燈情有獨鐘。
“我們每年的正月初三、初四開始制作鼓子燈,因為鼓子燈的制作工序比較複雜,它有20多道工序,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一道工序。”下洋鎮中川村村民熊林燕說,為了能夠讓這種老手藝傳承下去,我們這幾年都有年輕人、小孩參與制作,希望能夠讓這種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做花燈特别有意思,我們一邊做花燈,一邊聽大人講鬧花燈的故事。一想到過幾天,大家可以看到我做的花燈,我就特别開心。”下洋鎮中川村村民戴嘉銘說。
在當地,元宵節手工制作鼓子燈的習俗已經有300多年的曆史,相傳是在清代從蘇杭一帶學會,經本地巧手匠心改造而成。花燈除鼓子燈外,還包括蓮花燈、花籃燈、走馬燈等。随着時代的發展,花燈的主題也在不斷的更新,手工花燈逐漸被價格實惠、做工規整的電子花燈所代替。然而,每至年關,制作傳統花燈的執念,早已融入到中川人的血液當中,不曾中斷,花燈所蘊含的文化和曆史卻薪火相傳、絢爛依舊。
“我們這裡的元宵傳統就是做鼓子燈,鼓子燈分為白燈跟紅燈,意義都是添‘丁’的意思,尤其是紅燈,紅燈代表的是如果哪個家裡有男孩子想娶一個稱心如意的媳婦,家裡人就會給他定一個紅燈,紅燈代表就是添丁發财。”下洋鎮中川村村民胡夏天說。
(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黃秋萍 陳景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