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農曆二月初二
“二月二,龍擡頭,
千家萬戶使耕牛。”
二月二日,龍擡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态,已出現于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發之大象。
在農耕文化中,“龍擡頭”标示着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将龍擡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擡頭”,意味着陽氣生發、萬物生機盎然。故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擡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并将龍擡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
在我國流傳着“二月二,拜村社;龍擡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的說法。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海中神物,掌管着降雨,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龍擡頭時節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龍頭節有“起龍船”的活動。
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
二月二習俗
“剃龍頭”
“剃龍頭”習俗,或源于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人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習俗。“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發,龍擡頭的日子理發叫作“剃龍頭”,這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龍擡頭時節敬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敬龍祈福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擡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馄饨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馄饨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起龍船
古時,龍擡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谷豐登。龍擡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願。
使耕牛
“龍擡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着一年的大豐收。
開筆寫字
相傳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擡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稭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龍擡頭”禁忌
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擡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緻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擡頭升天”。除如上習俗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
民諺雲:“二月二龍擡頭,八月二龍收尾。”二月二龍擡頭作為古代民俗的一種節日,如今已經基本上從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過,對于“二月二龍擡頭”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對龍的崇拜、“龍擡頭”在古天文學上的唯物解釋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價值。
(中國小康網綜合百度百科等網絡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