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不隻有你秃頭了。
相比于現代人總是爆粗口,唐代人描述脫發就比較有詩情畫意了。
唐代人愛吟詩作對,喜歡把生活發生的事情寫進詩裡。縱覽許多唐詩大家的名作,都能發現他們“調侃”脫發的句子。
白居易,因為脫發不敢洗頭,因此在詩裡碎碎念“沐稀發苦落 一沐仍半秃。”說自己脫發很久,洗一次就瘋狂掉發,洗完一半的頭發就沒了。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因為愛國憂思而脫發,在《登高》中碎碎念“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書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怎能不讓人撓秃了頭呢?
李賀,詩仙李白、李商隐稱為“唐代三李”,他碎碎念自己早生華發就算了,還要說自己頭發掉光,并寫下詩句“日夕著書黑,驚霜落素絲”以此紀念。
詩仙李太白,步入暮年,看到鏡中自己衰老的容顔,曾經油黑黑的壯發凋落在發冠之下,而悲傷詠詩一首《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其中“秋顔入曉鏡,壯發凋危冠。”正是太白仙人年老的悲述。
縱覽唐代詩人“調侃”脫發,無不是對自己年老雖衰的悲恸,或是對山海不在的憤慨。其實對于他們來說作詩跟我們現在拍照一下,或許是一個記錄,亦或是一種抒發自己的一種難言之隐。可以說,在一千多年前,大家就苦惱于脫發了,而這也并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