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拉蒂撞寶馬緻2死4傷,律師詳解肇事車内3人面臨何種處罰。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這兩天,發生在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車禍,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富二代、瑪莎拉蒂、血液酒精含量超出醉駕标準一倍、與多輛轎車剮蹭、追尾緻寶馬瞬間成火球、造成2死4傷、被群衆圍堵仍駕車強行逃離……這些情節甫一曝出,就虹吸了無數眼球。
目前肇事者譚某已被警方控制,可輿論仍在發酵。在視頻内容和通報信息之外,有媒體扒出,肇事女司機今年23歲,剛從職校畢業,車輛違章查詢信息顯示,今年6月5日至7月3日期間,她駕駛的該車輛曾被系統錄得5次違章,均發生在牌照發放地,累計扣24分,總罰款1000元;當地民衆反映,譚某父母在當地經營皮革廠,非但污染嚴重,還涉嫌非法占地,被舉報多年卻至今無人問津。
在此之外,譚某在被控制期間,其炫富微博卻“神奇”地被逐條删除以至于清空。
單就事故而言,“惡劣”二字已不足以形容其嚴重性:譚某醉駕、剮蹭、追尾、逃逸……幾乎一次性地對交通肇事多種情形做了“演示”。視頻中被撞寶馬秒變火球的場景,則讓公衆對事故後果隔着屏幕也能有直觀感知。從譚某所駕車輛不到1個月5次違章的“履曆”看,這次車禍絕非偶然:“屢違屢犯”已表明,她并沒“吃一塹長幾智”,而是肆無忌憚,如今這起事故隻是對墨菲定律的應驗。
這麼惡劣的肇事,再加上“豪車”“炫富”等情節的“加杠杆”,此事激起的漣漪必然從交通事故領域溢出到社會層面:譚某在緻前車寶馬起火的同時,也必然引燃輿論場的怒火。到頭來,“豪車 炫富”标記的财富多寡特征,也讓公衆視線從車禍本身轉向肇事者家境等外圍因素。
盡管說,“子不教父之過”的論調容易誇大父母責任,可任由譚某各種拉仇恨式炫富,任着她1個月内出這麼多次事而不管,多少也暴露了些家教問題。而順着家教問題推及家庭所涉問題,也是自然而然的推想:在當下,出了類似惡性事件後,社會起底路徑從深處漩渦中心的當事人向外延伸,輻射至關系網,也成了輿論規律。
就眼下看,事情似乎正朝着“坑爹”的态勢演化。如果說,譚某這起“自作孽”式車禍抛出了自我舉報的線索,那她被拘期間微博被人清空,當地知情人稱“當地現在已三緘其口”“擔心如果由此牽扯深挖下去,牽出更多問題”等,則無異于“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間接印證,印證了她的情況不簡單。
當地民衆透露的譚某家經營重污染皮革廠違規排放,附近村莊水異味越來越大、得重病者越來越多等情況,俨然又對此作了旁證:譚某家牽涉的問題不隻是她的肇事,還有她駕着豪車炫着富的“本錢”來源沒那麼正當——“違規排污”和“非法占地”,畢竟是挺值得深挖的“兩宗罪”。若當地村民舉報多年無果屬實,那說明譚某“背後的背後”可能還有人。
而網傳的跟譚某同車的二人分别是富二代和官二代,還有那份“凡勘察現場的圖片、事故現場視頻以及施救視頻情況,嚴禁個人私自對外發布”的疑似内部緊急通知,與諸多信息交叉,也很容易引人遐想。這目前仍隻是“網傳”,仍待證實,可為避免公衆想象朝着“歪樓”的方向延展,當地不妨對這些被熱傳的“内幕”多些回應釋疑。
此事如今已激起輿論擾攘,但公衆借着“豪車”“炫富”等題眼發揮的動機,未必是“仇富”,更是怕緻富不義、為富不仁,這成了輿論新的關切。譚某肇事既然已抛出“線索”,那就不妨對“拔出蘿蔔帶出的泥”也多些關注,而不是回避。雖然譚某醉駕肇事跟其父母産業問題是兩碼事,應“一碼歸一碼”,可既然一碼已将另一碼帶入公衆視線,那就該秉持“依法處理”原則,一個都别漏了。
□佘宗明(媒體人)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郭利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