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能夠與大自然共處,經受它的嚴寒酷暑、風吹日曬、冰霜雪雨等而健康無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體内陽氣的"庇護"。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溫煦着整個身體,同時又像守衛城堡的士兵一樣,與外界的"敵人"做着鬥争。
痰濕具有陰寒屬性,正常情況下,它們會被陽氣蒸騰散發;但是一旦陽氣不足,無力抵禦痰濕,反而會被不斷削弱自身的力量,最終痰濕就會肆虐。因此,對付痰濕,首先還要從補陽溫陽入手。想要利濕化痰、保護體内的陽氣,并且将痰濕排出體外,還可以采用艾灸調養。 艾灸是中醫傳統養生方法,如今更是備受推崇,尤其是在除濕祛寒、消痰提氣方面,艾灸的應用更為廣泛。艾灸可以促進毛孔腠理張開,排出身體的餘熱和濕氣,避免了痰濕邪氣的增加。
采用艾灸除痰濕,可以選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溫和灸取穴:胃俞、足三裡、曲池、天樞、支溝、内庭、豐隆、上巨虛、陰陵泉。
灸法: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站在患者身旁,将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穴位進行熱灸。艾條距離穴位保持在2~3厘米為宜,以局部有溫熱感、皮膚潮紅而無灼痛感為度。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次即可。
二、回旋灸取穴:脾俞、中脘、氣海、心俞。
灸法: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站在患者的身旁,将艾條點燃,懸于施灸的穴位上方約3厘米處,左右往返移動,或者反複旋轉艾條,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感到灼痛為度。每穴灸10~15分鐘即可。 三、全身艾熏 準備:生姜數片,艾條10根。
方法:1.将适量生姜切薄片,上鍋蒸熱、蒸軟後,貼于後背;
2.将10根艾條(夏天可以用7根左右)用膠帶或大夾子固定成一捆,點燃,在距姜片2厘米左右處來回慢慢移動,灸半小時左右即可;
3.再将姜片貼于小腹至肚臍的部位,按照上述方法将10根艾條固定點燃後,來回灸30~50分鐘即可;
4.灸完腹部,再灸雙小腿的外側、内側,以及雙手臂的外側,雙小腿要從腳踝處一直熏烤到膝部,上下來回灸20次左右;雙手臂要在外關穴處上下來回灸20下左右。 全身艾灸因為面積更大,所以祛寒濕、活氣血的作用更為明顯。
因此,在進行艾灸前,要服用适量補氣血的食物,比如生姜紅棗桂圓羹等。這道湯熱量大,平時服用易上火,但艾灸前服用,會通過艾灸将火氣快速擴散至全身,不至于導緻局部上火。灸後亦要服用,以免出現心慌、頭暈、氣短等身體不适症狀。 體質較弱的朋友灸的時間可稍短一些,且隻灸後背的中段或上半段即可,如感到灼熱,距離可稍遠一些。在灸腹部時,姜片平臍或超過肚臍2厘米左右即可,不能太靠上,否則易引起肝髒、膽囊脹痛或胸悶。艾灸一般兩周1次,或者一個月1次即可。艾灸,尤其是全身艾灸,專業性更強,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此外,如果在艾灸過程中,身體感到任何不适,都應立即停止,對于身體特别虛弱的朋友,不建議采用艾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