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大夏龍雀刀是我國古代十大名刀之一,和它齊名的包括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在很多網絡小說中,似乎手持大夏龍雀刀便是一種中華正統,就像埃及國王的法杖一般神奇。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可能會把“大夏”誤以為是“夏朝”或者“華夏”,其實不是,這隻是一個匈奴人胡亂認的祖宗——簡稱“胡夏”。(開個玩笑,“胡”指代匈奴異族)
不是那個唱了《那些年》的歌手胡夏,而是五胡十六國最後一個國家胡夏國,又稱大夏國,開創者是赫連勃勃,一個殘暴的匈奴人。
有多殘暴?
據說赫連勃勃修建首都統萬城的時候,要求城牆堅固,每修一段便讓士兵拿着長矛捅城牆,捅進去了殺建築工人,捅不進去殺士兵,反正要死一個,比現在工地的監理工程師狠多了。
類似的,弓箭射不進镗甲的,就殺死做弓的人;射進去了,就殺死做镗甲的匠人。
他經常看誰不順眼,就找個理由殺了,其中包括京兆隐士韋祖思。
有一次,韋祖思被征召過來,他的恭敬恐懼多過禮節,赫連勃勃馬上怒了:“我征召你為國士,你為什麼把我當作不同的種族來看待!你當年不拜姚興,為什麼單單拜我?我現在還沒有死,你就不把我當作帝王看待,等我死後,你們耍弄筆杆,要将我置于何地!”
筆者看到此處心裡不禁打了三個問号,意思是别人怕你還不行,給你跪了還不行,你到底要怎樣?
從韋祖思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赫連勃勃内心渴望得到漢人的認可,希望别人不把他當作異族來看待,為此,他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是翻遍史書,在《史記》中找到一句話:“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然後便自認為:沒錯,老子就是大禹之後,中原正統,夏朝的繼承人,所以國号還應該是“夏”。
他壓根就不去考慮夏朝已經覆滅約兩千年的事情。
後來,赫連勃勃在首都統萬城南邊刻石頌德,石碑上記載此事:“我皇祖大禹以至聖之姿……網漏殷氏,用使金晖絕于中天……于赫靈祚……金精南邁……”至于胡夏國為什麼屬金德,那就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那套理論了,自然有儒家學士能夠解釋過去。
第二件是打造大夏龍雀刀,這把兇器背後刻着:“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夏龍雀刀的打造實現了赫連勃勃的想法,即将胡夏國的威名傳遍天下,何止傳遍天下,現在都傳遍網絡遊戲了,說不準還有吸血功能。
前文赫連勃勃殺韋祖思提到姚興這個人,我們剛好借此人說說赫連勃勃是怎麼發家的。
胡夏國之前的國家是後秦,由姚氏來坐皇帝椅;後秦之前是前秦,前秦的皇帝便是著名的前秦天王苻堅。
簡單來說,姚氏以前是苻堅的馬仔,殺了苻堅篡位,為遮人耳目,還給他起了個谥号叫“壯烈天王”,這還挺諷刺的,大名鼎鼎的苻堅就這麼壯烈犧牲了。
同樣的,赫連勃勃以前是姚氏的手下,憑借和潘安一樣好看的外表赢得姚興的青睐。《晉書》有一段描述很具體:“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
大概一米九六的身高,膀大腰圓,但是又長得很好看,姚興看了就喜歡,先是封他為骁騎将軍,後來又封他為持節、安北将軍、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鮮卑及雜族共兩萬多部落封給他。
同一年,赫連勃勃殺了嶽父沒奕于,兼并他的軍隊,人馬達到數萬人。次年,公元407年,建立大夏,随後便是征戰後秦、建都改姓、奪取長安、結盟北涼等一系列操作。
不能忽略的是赫連勃勃的家世,他父親是匈奴左賢王劉衛辰,母親是前秦公主苻氏。所以你别看赫連勃勃好像很容易就成功了,實際上父母的影響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最近大家讨論很多的賈淺淺)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有個疑問:為啥他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
赫連勃勃自己的解釋是以前匈奴北遷,改姓為姒氏,因為語言和中原不同,又随母親為劉氏,兒子随母親的氏不合理,所以他要改姓,改成赫連氏,意思是美好顯赫實際上和上天是連在一起的,希望能和上天的意願相同,長久享有無盡的吉慶。
不過,赫連勃勃的願望注定要破滅,胡夏國也就維持了二十五年便破亡,被鮮卑族的北魏統一,至今大家對他的評價依舊不高,總體上便是“殘暴”二字,倒是同一時期的南朝劉宋開國君主劉裕對他評價頗高:“吾所不如也!”
筆者就納悶了,想半天不知劉裕哪裡不如赫連勃勃,仔細查看史料,才發現劉裕被狡猾的赫連勃勃蒙騙了:劉裕北伐時胡夏國已經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他進入長安時便派使者到胡夏國約為兄弟。
赫連勃勃命令手下寫了封信,當着使者的面将信的内容背了出來,讓使者代為口述。使者回去後便将此事添油加醋,劉裕以為赫連勃勃文采真的好,便說了句:“吾所不如也!”
于是,赫連勃勃就這樣難得地獲得一個曆史名人的絕佳評價,和其他殘暴之類的評語詭異地并列在一起。
赫連勃勃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以後在遊戲或者小說中看到大夏龍雀刀,你可不要再莫名其妙地産生一些身份認同感,不要像劉裕一樣被赫連勃勃騙了,隻需專注它是否能夠加成攻擊或者吸血性能即可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