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南梁中心校南常小學百人花鼓隊在全縣“萬人花鼓大賽”中表現精彩。(資料圖片) 魏 帥攝
核心閱讀
近年來,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力推進“最美鄉村學校建設”,統籌城鄉教育資源,讓優質校帶動薄弱校發展,生源逐漸“回流”,大山裡的孩子也能上好學校。
翼城,曾是山西臨汾的教育弱縣。生源不穩、師資短缺、質量不高……始終是困擾當地教育發展的難題。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穩定鄉村生源,不僅關乎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也關乎消除貧困代際傳遞和提振鄉村振興信心。
近年來,翼城縣大力推進“最美鄉村學校建設”,統籌城鄉教育資源,讓優質校帶動薄弱校發展,生源逐漸“回流”,大山裡的孩子也能上好學校,鄉村建設呈現出新的風貌。
城擠、鄉弱、村空
“山裡人可恓惶了,誰不想在家門口念書啊”
兩年前,48歲的李國紅從縣城轉戰山區,挑起澆底鄉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的擔子。
盡管早有思想準備,李國紅上任後還是吃驚不小:全鄉學齡兒童584人,他的學校連個零頭都不到,隻有70人。
更讓人焦慮的是,就這點學生,還不穩定。六年級14個畢業生,6個要下山讀初中,越是學習好的,家長越急着送走。
與山區學校的冷清相比,縣城裡“人滿為患”。北關小學和西街小學的校長每到開學季,手機幹脆關機。
城擠、鄉弱、村空,正是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的回歸”,翼城縣縣委書記楊春權說,“學校擔負鄉村教化和文脈延續重任,必須首先振興。”
澆底鄉石門河村的張老漢今年69歲,即便右腿行動有些不便,每周仍要騎摩托跑十多裡山路,接送孫女上下學。老張欣慰的是,孫女成績不錯,也正因此,才一直尋思轉去山下,讀更好的初中。
為了說服老張不把孩子轉走,李國紅又算經濟賬,又打感情牌:轉到縣城得有人陪讀,還要租房子,各種開支,一年就得多花2萬多元。再者說,你年齡也大了,别說縣城,就是轉到離縣城近些的北撖中學,也要35裡路,騎摩托安全嗎?孩子萬一有個頭疼腦熱,招呼得及嗎?
老張聽得眼眶紅紅:“山裡人可恓惶了,誰不想在家門口念書啊!孩子個個都是寶,都想教育好,可山上教學水平差啊……”
“與其讓山區學校在那僵着,還不如徹底辦好它,讓山裡娃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翼城縣教育科技局局長郭艮山下了決心。
創造條件選賢任能
“家屬都調來了,這回保險了吧”
李國紅剛來時,4個學生怎麼勸都沒留住。可不久之後,轉走的學生,又都回來了。
咋回事?
起初,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新校長無論周末還是假期,都不出校門一步。不是給新來的教師拉電線、裝燈泡、鋪床闆,就是叮叮咣咣改造宿舍暖氣管道,整修餐廳食堂。
一遇上學生家長,又像個話痨,聊完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說“最美鄉村學校”的新教學樓有多氣派、塑膠跑道有多實用……
漸漸的,有家長覺着這個校長不一般。“他一來,孩子們天天都有免費新鮮牛奶喝。山裡頭日子緊,買得起牛奶的,也沒見天天給喝呀!”
對家長觸動最大的,要數兩件事:一是老李給幼兒園“高配”了一名本科生當班主任;二是主動提出把愛人從平川調到澆底來。
“家屬都調來了,三兩年肯定不走了吧?我兒子初中這3年,這回保險了吧?”
“幼兒園都是大學生給教了,小學初中還能差喽?聽說今年還要來好老師,以後再也不用花錢往下跑了。”
……
一個好校長能帶活一所學校,家長們放心了。
為了選出好校長,翼城掀起一場“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大考,和李國紅一樣趕赴鄉村教育一線的新任校長就有6人,縣直薄弱學校新配校長3人。
“選任之後充分授權。”郭艮山說,以往副校長的任命、中層幹部的任免,都得教育局拍闆,現在全部授權給了學校,這兩年山區學校就配備了6名副校長。
“最美鄉村學校建設”,隻有好校長還不夠。翼城克服編制不足的困難,采取社會招聘、公費師範生錄用、争取特崗教師指标等辦法,引進優秀教師100多人,其中72人全部補充到山區一線。
鄉村教育的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翼城壓實鄉鎮責任,6個薄弱鄉鎮的黨政一把手兼任轄區内學校黨支部第一書記,強化政治引領,破解發展難題。
“這個鄉鎮幫着配建塑膠操場,那個鄉鎮解決垃圾轉運難題,還有愛心企業保障山裡娃天天有鮮牛奶喝,政協委員捐贈愛心書包服裝。”西閻學校校長王立宏紮根山區30多年,感慨道,“縣委政府越是重視,學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越是重要”。
教育聯盟讓資源“逆行”
“缺啥老師就派啥,回來還優先提拔”
“山上的想下山,下了山的想進機關,進了機關的想啥也不幹”,這是翼城教育界的積弊。然而,随着城鄉聯動的學校結對,“逆行”鄉村已漸成風尚。
最近,翼城彙豐學校的教師王琴琴主動申請到山區服務,消息一經傳開,校長李和平的手機被打爆了,找上門的都是山區學校校長,有的說盡了好話,有的倒盡了苦水,都想争取這位省級骨幹教師。
澆底的李國紅和橋上的趙義軍,這倆校長跑得最歡,争得最起勁。
澆底學校是彙豐幫扶對象。去年,得知當地信息技術課和體育課開不起來,李和平就派了老師過去,一周3天,開足開好課程;得知初一數學薄弱,彙豐又派骨幹教師去支援,一個學期後,僅有的13個孩子中,9個考了100分,整體成績沖到山區第一名。
彙豐還确立制度:山區學校缺啥老師就派啥,每名教師必須赴山區學校服務一年,回來在評模、評優、職稱晉升方面優先考慮。
近年來,翼城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将全縣中小學校劃為8個“聯盟”,由縣域内優質校校長負總責,開展教師聯合教研、學生聯合競賽等活動,讓縣域學校帶動鄉村發展。
縣城給鄉村托底,提升了山區學校教學質量,也促進了生源回流。2019年,全縣生源回流鄉鎮近10%。
與此同時,翼城打破縣域保守觀念,與清華附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統計,全縣已有上千名骨幹教師赴清華附中等學校培訓,上萬人次接受省内外知名教育專家講學培訓。
不過,趙義軍這樣的山區校長也擔心,“越是好苗子越怕留不住”。
“縣裡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對山區教師比照鄉鎮公務員落實待遇,可堪大用的,不唯資曆、不唯年齡,唯才是舉,即便特崗教師剛轉正,也可以直接提拔成校領導。”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劉鋒給趙義軍吃了定心丸。
為鄉村振興帶來希望
“我長大也要當山民,建設家鄉!”
曆山腳下長大的侯東升,是個90後。上學時,他跟父親上山打松塔,無意發現了珍稀藥用菌豬苓,一小袋就賣了800多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那時起,侯東升心底一直有個聲音:“菌菇能養家。”
侯東升不會想到,多年後,當他大學畢業回到西閻鎮曹公村,蓋大棚種菌菇的時候,最大的阻力竟來自父親。
“我爸是老觀念,覺得念完書應該留在城裡。”
兩年過去,投入全部收回并已有盈餘,侯東升請全家到縣城下館子,他本想尋求理解和支持,沒想到父親依舊反對。
眼瞅争吵一觸即發,在西閻學校讀五年級的小侄子語出驚人,“曆山是華北生物資源寶庫,我長大了也要當山民,建設家鄉!”
“小孩子從哪學的這個?”“學校教的!”
看着大人們驚愕的表情,小侄子驕傲極了,像考了100分。
“鄉村學校并不意味着落後,鄉村的自然與文化、生産與生活,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要讓鄉村兒童和青少年認識家鄉的特質和比較優勢,确立鄉村自信,紮下鄉土根脈。”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邬志輝說。
翼城最偏遠的西閻學校,過去學生流失一半,現在生源全能留下,與植根鄉土自信的教學改革密不可分。
“隻有尊重鄉土、看重鄉土,才能回歸鄉土、振興鄉土,教育是改變觀念的最好辦法。”楊春權說。目前,翼城正在探索将鄉土文化、曆史、風物等要素與現代的法治、金融、健康等結合起來,努力在鄉村兒童的心中播下守護和創新的種子。
人才回歸,需要新的鄉村價值引領。去年12月,翼城舉行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頒獎典禮,各行業各領域的22名人才受到表彰,侯東升等多名鄉土人才榜上有名。
在翼城,最美鄉村學校建設逐漸勾勒出一幅圖景。這幅圖景中,不隻有教育發展,還有鄉村振興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9日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