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号 米粒媽頻道)
米粒剛上學時,口算幾乎每次都是班上倒數。老師都成條件反射了,一見我就是那句話:回去刷題啊!
我隻好帶着淡淡的憂桑陪娃刷題去。結果不憂桑了,我是陪一回,吐一回血啊!(下面這張圖也是我的寫照)
有些題總是錯,比如8-5,9-6。有一次,我看他想了半天,竟然在8-5後面寫了個2,笨到無法直視!
這可都是10以内的加減法啊!
希希是米粒一年級時的同桌。有一次他媽媽和我聊天,說最近頭疼死了希希的數學:
“唉,實在是難,幾元幾角的東西都算不清。學了這麼久,昨天我問他,一元是幾角,還搞不清呢。真要命啊!”
可是,希希一年級時數學不差呀,比米粒強多了。幾元幾角錢的計算不就是十以内的加減法嗎,這部分早在一年級就滾瓜爛熟了,怎麼題型一變,孩子馬上就傻了,好像根本沒學過一樣。
倒是米粒,以前十以内的題都算不利落的家夥,補了一學期數感以後,分角元的換算,一說就通,而且記得又清楚又牢。從兩位數加減到三位數運算,他幾乎是自動掌握的,比起前面學20以内的反而容易了。
學到豎式計算時,老師叮囑我們:進位加一,退位減一,孩子們經常記不住,粗心大意,因為這個扣分。可是很奇怪,米粒這個丢三落四的家夥,進位退位倒從不粗心,記得特别清楚。
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說:“怎麼可能忘呢,個位上如果是5和6相加,得數是11,而11就是10 1,不是1,當然應該進一位了。如果算對了,應該不會忘的。”
兩位數的問題,他是徹底搞懂了,才會記得這麼清楚。所以,如果孩子在同一個問題總是粗心大意,很可能不是粗心,而是還沒弄懂。如果弄清楚了為什麼要進位、退位,對十進位的概念也很清楚,孩子就不會那麼粗心。
小學數學不好的孩子,我們家長常常會有個感覺,就是他始終入不了門兒。這個“門兒”其實就是數感,數學思維。發現數的規律,在運算時才能舉一反三。
數感訓練方法
一開始甯願下慢功夫,1-100的基礎要打牢。
如果在學齡前就開始,效果肯定會更好。以下,這幾款數感訓練方法,我和米粒都用過多次,小朋友喜歡,簡單、實用,非常适合家庭環境,效果也是杠杠的。
除了使用方法,還有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玩法和心得體會哦。
1、從1-100闆玩起
特别推薦這款1-100闆的教具。非常簡單,隻需要一塊帶格子的木闆,和1-100的小木片。簡單即複雜,這個教具可以完整地程現出數字的基本規律,數字裡面千變萬化的奧妙,都在這個方寸之間。
按順序擺放
一開始按順序擺放,讓孩子通過反複操作,學會1-100。
當然要視寶寶的情況,逐步增加,1-10,1-20,1-30……。因為米粒那會兒已是一年級的“大齡boy”了,我們就從1-30開始了。
“找找誰逃跑了”,
讓孩子把漏掉的數字補上。
通過這個方法,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對這一段數字掌握的怎麼樣,同時多玩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每個數字在1-100中的準确位置。
米粒一開始有好幾次都把15和25的位置弄錯了,說明他并不理解15是在11-20之間的一個數,也就更不清楚15是10後面的第5個數;而25就是20 5,這些都是計算的基礎問題。
我們糾正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概念教給孩子。
把15和25弄混,也說明了小朋友更喜歡通過視覺來辨别事物,而不是數字的抽象思維。大多數學齡前小朋友,都需要通過訓練才能更快地形成抽象思維,培養對數字的感覺。
比大小
早期培養數感可以從比大小開始,幫助寶寶形成一種對數字的直覺。數字一出現,馬上就會對大小這一基本概念非常敏感。
分辨數字
注意這些長的很像的數字,34和43,78和87,96和69,77和71類似這樣的數字,我們大人隻用掃一眼,可到孩子那兒就變成“都是些什麼鬼啊?”
如果小朋友辨别不清,可以讓他把兩個數字放回100闆的相應位置上,再進行觀察就真相了。
如果類似這樣的數字基本問題沒有搞清楚,孩子真正開始學習計算時就特别容易出錯。可是這一類的問題往往被我們忽略了。
單雙數訓練
當小朋友比較熟練了,可以提高難度,隻放單數或隻放雙數。或者斜着放,垂直放。
能獨立完成這兩種,說明小朋友對數字的規律已經掌握的不錯了。
找鄰居
比如我給米粒一個數55,首先讓他找到55的準确位置,這是考驗小朋友對兩位數的理解,然後就是對51-60這個區間數字的了解,實際上我們知道如果1-10的基礎紮實,就不難理解兩位數的排列。
我偏愛這種100闆教具,因為它的延伸性很強,可以有各種玩法,不僅直觀而且既能表現個别數字的特點,也能發現它和整體的聯系。
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動腦筋開發出更多更好的遊戲來。
2、小人排隊的遊戲
用玩具小人排成一行,下面打亂順序放置相應的序号。第一步,讓孩子翻序号;第二步,根據翻出來的序号找到小人,出列。
玩之前,需要提示孩子左起第一個小人為1,同時将一個标志放在第一個人小的左邊。下一輪,可以将這個标志挪到最右邊,并告訴孩子,我們這次從右邊第一個小人開始。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明白哪個是1,取決于起始位置。隻要換個方向,最後一個小人就變成1了,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方向感,和思維的全面性。
這個遊戲可以配合1-100闆來玩,年齡偏小的孩子會更愛玩。
3、擲骰子,走格子的遊戲
制作兩個骰子,一個上寫“上、下、左、右、空、唱歌(我和米粒這種不太正常的人類寫的是:汪汪)“;另一個寫上從1-6數字。再制作一張這樣的格子,找兩個玩具小人代表媽媽和寶寶,就可以玩啦。
這個遊戲不但幫助寶寶熟悉順序,對學習十進位也非常有效。
當米粒扔出一個“下、2”時,發現自己竟然直接從第4格下到了第24格,一步就把老媽甩開了,他高興地要命。眼看勝利在望了,結果上天弄人,扔出一個“上、3”來,反被媽媽趕超了,5555。
玩過這個遊戲後,媽媽可以和寶寶讨論一下,為什麼可以一下從4直接到14、24、34,也可以從98回到68、58。如果孩子已經學到了計算,就可以引入加減10、20、30等的計算。
再次玩時,出現上述情況,我就趕快捂住相應的數字,問米粒:“下2是哪兒?”,他側過腦袋來想了一下,馬上說36。前兩天我看他算18 20,還發愣呢。
這個遊戲後來我發現可以稍加改動,把方向骰子改成表示倍數的,就可以用來學習乘法啦。
4、快來野餐咯
常常看到家長教孩子背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等等,這是十以内計算的補數口訣。口訣可以背,但是我主張在理解的基礎上背口訣,那才是最佳效果。
玩這個補數遊戲就可以真正的理解補數概念。我準備了五張彩紙,告訴米粒我們來玩野餐遊戲吧,這是五張野餐墊。請你在每張野餐墊上放上兩個小夥伴,他倆在一起正好是10。
随着孩子計算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把野餐墊上的數字增加到20,30,50,100。這種遊戲玩熟了,比做題的效果更好,這時再讓孩子背口訣,也是記得又快又好。
還可以把野餐墊換成紙折的小船、小盒子、紙杯,媽媽隻要多花幾分鐘時間,把道具換了,孩子就能興緻勃勃地多玩好幾次。
這些方法四五歲的孩子也都适合,這個年齡就可以開始訓練數感了,可别像我一樣等到上學了,被老師逼着也是怪丢人的,現在想起來還後悔呢。
那還要不要刷題呢?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那還要不要刷題?米粒同學倒底做不做題啊?
我還是那句話,不反對做題,反對的是不理解光做題。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數字規律,培養數學思維,在這個基礎上,再配合練習題,查漏補缺,還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問題是做題時才反應出來的。不做題,我不可能知道米粒的問題都在減法上;恰恰是因為做題,我才發現,開始數感訓練兩個多星期以後,米粒才有點開竅。
這以後我也有信心了,想出了更多的練數感的辦法。
如果孩子已經正式開始學習計算了,我建議可以一天用遊戲訓練數感,一天做練習,交叉進步。
并且做練習時,也可以采取更多樣的形式。比如說出題時,題型可以更開放,類似這樣的題:
=9
2 =8
18 9<10
10 20>____
用9宮格練習兩位數的計算能力,也是效果很好。
實物輔助計算
還有一點需要提一下,做題時盡量不要給孩子放實物在手邊,輔助計算。這種方法看上去是挺好,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孩子理解計算,但也會形成依賴,手邊沒有東西,不數手指頭就不會算。
我覺得更恰當的方法是,把動手操作和習題訓練分開,動手是通過直觀的形式來幫助、加深理解,而做題恰恰是抽象化的過程。大家可以在操作結束後,和孩子進行讨論,最後再把結果抽象成算式寫出來,用這種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抽象的認知。
而做習題時,還是盡量讓孩子鍛煉抽象思維。如果發現困難,甯肯适當降低題的難度,也不要養成一邊做題一邊數實物的習慣。
總之,如果孩子還在學齡前,我們可以以遊戲的方式訓練數感為主,酌情加一點練習即可,輕松愉快地在玩中學。
如果已經上學了,那麼兩方面都要加強。但是一旦數感有了,掌握了數學語言,入門快,記得準,不會越學越難,越學越辛苦。
好了,學會這幾個培養數感的方法,數學渣再不用重新投胎啦!
PS:我寫過一篇數學啟蒙APP的文章,戳藍字可讀哦!數學啟蒙APP推薦:讓數學變得有趣又好玩,趕快收藏!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