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回顧我們黨走過的百年曆程,湧現出無數感天動地的英雄模範,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他們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5月6日起,中國文明網推出“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系列報道,一起來感悟英雄模範的崇高品格,汲取精神力量。
數風流人物
脫貧路上的當代“愚公”
毛相林
被四周千米絕壁合圍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有一處兩層樓高的博物館,收藏着下莊人開山修路的記憶。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下莊村被稱作“天坑村”。曾經,四面絕壁猶如一圈難以跨越的高牆,将下莊人緊緊困在裡面。近400名下莊村民中,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
1997年,毛相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他提出要修一條出山路。
“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在村民大會上他給大家鼓勁:“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着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會上,毛相林帶頭簽下了一份“生死狀”,誓言“路不通,不罷休”。
修路遠比想象的難。四周岩壁陡峭,很難找到落腳之地,膽子大的腰系長繩站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鑽炮眼,先炸出一小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鋼釺和大錘,一塊一塊把石頭鑿下來。
“下面就是萬丈懸崖,并且上面還在落石渣。毛書記第一個往前沖,把險排好,腰上系着一根繩子,老百姓就跟着他下去了。”當年參與修路的村民楊元鼎說。
這一修,就是7年,期間有6位村民先後為修路獻出生命。
在安葬村民黃會元的葬禮上,毛相林聲音顫抖着問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還要死人。今天大家表個态,這路到底修還是不修?”
“修!”有人大聲吼道。回應的人,正是黃會元的父親黃益坤。
在場所有人舉起了手。
2004年,一條8公裡長、2米寬的機耕道,終于在絕壁上修通了!
“路通車的那天,毛書記找來一輛車,把路從頭到尾地走了一遍。我們全村人都跟着車子後面走了一遍。”村民彭仁松說,走到終點的時候,毛相林哭了,全村人都哭了。
後來,當地政府先後對下莊村的道路進行加寬、硬化加固,并加裝護欄。從下莊村到縣城的時間,由過去的兩天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左右。
2004年公路通車時,下莊村還戴着“貧困帽”,大多數村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毛相林明白,要想脫貧緻富,光靠路還不夠,得搞出像樣的産業來。
他請來農業專家對下莊村的土壤、氣候、光照等進行全面考察評估,最後确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脫貧産業。縣裡也派來了果樹栽種技術專家,手把手培訓村民。
經過幾年的悉心培育,全村650餘畝柑橘産業初見成效。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
2021年2月25日,毛相林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他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号。
“這份榮譽讓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今後要更加努力回饋鄉親們。”毛相林說。
回到村裡,他和村民們一起謀劃好了鄉村振興的新産業:改善村裡人居環境,完善旅遊接待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像當年一樣,下莊村又召開了村民大會。村民們在這個老黨員的帶領下,又一次許下了誓言:“不緻富,不罷休!”
數風流人物
點亮大山女孩夢想的“校長媽媽”
張桂梅
不久前,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50名高三學生在校長張桂梅的陪伴下,奔赴今年的高考考場。
就這樣,張桂梅又送走了一屆畢業生。
張桂梅出生于1957年,1975年參加三線建設從黑龍江支邊到雲南,先後在大理喜洲一中、華坪縣中心中學等學校任教,現任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紮根邊疆教育一線多年,張桂梅曾目睹許多女孩因家庭貧困或性别歧視辍學,心底萌生了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8年,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幫助下,張桂梅推動創建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
從擔任華坪女高校長以來,張桂梅十幾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學生身上。13年來,華坪女高已有1800多名學生考入大學。張桂梅用愛心和智慧點亮了萬千大山女孩的人生夢想,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張媽媽”。
每年的寒暑假,對許多師生來說是難得的休閑時光,可張桂梅卻幾乎從不休息。利用寒暑假到學生家家訪,是張桂梅一直堅持的習慣。她說,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多來自山區農村,家庭條件普遍較差,“高三是高考沖刺最要緊的時候,我要到學生家去,幫助學生家庭解決困難,讓她們沒有後顧之憂。”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累計到1500多名學生家進行家訪,足迹遍布麗江市一區四縣。
今年寒假期間,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的張桂梅,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陪着福利院的20多名孤兒一起過春節,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家訪。冬日的麗江山區,山高路遠、天寒地凍,她走訪了麗江市華坪縣、甯蒗縣、永勝縣山區的104個學生家庭。
在家訪過程中,張桂梅發現有3名學生的父母受疫情影響,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過年,就把這3名學生接到福利院和她一起過年。
年過六旬的張桂梅身患多種疾病,每天要大把大把吃藥,手指、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學生們學會了感恩與奉獻,有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拿出第一份工資捐助母校,資助山區的孩子讀書;有的學生回到華坪女高任教……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當時家庭十分困難,她最大的願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在華坪女高的學習時光改變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學畢業後,周雲麗考取了甯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但聽說華坪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後來才轉正。
“在華坪女高3年,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張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華坪女高學生黎荔說,“我要以張老師為榜樣,一點一滴為身邊人付出,為社會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