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安龍這個縣的時候,并沒有覺得有什麼奇特。後來知道安龍曾經是南明政權的皇都,才覺得肯定有故事。有啥故事呢?我們就從它的名稱變化來說起吧。
安隆,安定興隆
今天的安龍縣,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有2237.6平方公裡48萬人口,2019年GDP總量全省第40名,人均GDP全省第33名,在貴州88個縣(區市)中,從面積、人口還是發展來看,安龍都處于中上遊位次。
安龍的初始名稱叫安隆,取安定興隆之意,這個名稱最早起自宋代。
史料記載,宋元年間,滇東黔西南地區有一個叫自杞國的少數民族政權,1253年的時候在這裡設置安隆洞。
“洞”在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政權體系中是一種建制稱謂,相當于一個部落,其首領就是洞主。由此看來,安隆洞至少也是一個部落的建制。
1253年是南宋理宗時期,距離1271年元朝建立已經不遠,距離1260年自杞國被蒙古人滅掉更近。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杞國王自然要設法鞏固統治以求生存,或許設置安隆洞就是措施之一。盡管自杞國王隐隐感到大勢所趨難以阻擋,還是寄予安定興隆之意。
蒙古軍隊是從四川進入雲南的,滅了大理國、自杞國等,形成對南宋政權的夾擊之勢,最後滅掉宋朝建立元朝。
元朝建立僅僅98年,1368年即被明朝取代。然而直到1382年明洪武15年,朱元璋派才出大軍,平定了元朝殘餘勢力在雲貴的統治。
1390年,明洪武23年,安隆守禦千戶所設立。
守禦千戶所,屬于明朝地方軍事機構的一種設置,相當于今天的某某市州軍分區的級别,其一把手是正五品的配置。
由此可見,當年設置安隆守禦千戶所的分量。要知道,20多年後的1413年,貴州才正式建省。
設置安隆守禦千戶所,以及後來貴州建省,都是明朝加強西南地區統治的重要措施。
安龍,安置龍駕
曆史也似乎有很多因緣在其中,朱元璋很重視的貴州及安隆,竟在多年後為其子孫提供了一段時間的庇護。
1644年,吳三桂降清,建立于1636年的大清朝遷都北京,從此統治全國。然而,朱元璋的子孫們仍然在組織抗清,朱由榔就是其中一個。
明朝末期的1623年,朱由榔在北京出生,後随父就藩湖南衡州。10歲時,朱由榔被封為永明王。
20歲時,張獻忠的農民軍攻入湖南,朱由榔随父南逃。中途失散,死裡逃生到廣西梧州與父相聚。次年底父死兄病,朱由榔不久被封桂王。
末代亂世,風雨飄搖。1646年11月,23歲的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宣布即帝位,改第二年為永曆元年,史稱南明。
這是一個充滿悲情的皇帝。即帝位或許并非他的本心,然而情勢所迫,明朝的皇室正宗隻有他這一脈了。為了抗擊清軍,其他幾個稱帝舉旗的,都已戰敗身亡。抗清保明、反清複明,他沒得選擇,隻能扛起這面旗幟。
即位1個月後,清軍攻占廣州,危及肇慶,永曆帝隻得逃到廣西梧州。後情勢所迫,一路逃桂林、全州、柳州、南甯......
山河破碎生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說是皇帝,卻是颠沛流離、一路逃命,直到安隆,才過上近4年的安定生活。
1651年,永曆帝随着孫可望來到安隆,雖然處于被脅迫的情況,沒什麼自由,但畢竟過了近4年的安穩生活。
1652年,永曆皇帝改安隆守禦千戶所為安龍府,作為行都。現在的安龍博物館,就是當年的永曆行宮,當地人稱為“永曆皇宮”。永曆皇宮曾毀于清朝,後來得以修複。
改名安龍,實有安置龍駕之意。今天,安龍縣轄下有德卧、龍廣、鳳栖等鎮(街道),這些名字都很具有皇家風範的意味,與少數民族地區其它地名有很大的差别。
安籠,安放牢籠
1655年,永曆帝從安龍轉移到昆明。
1658年,清軍三路大軍攻入雲南。逃往緬甸的永曆帝被緬王獻給吳三桂。
1662年6月,永曆帝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被勒死,終年40歲。永曆帝身死國滅,明朝徹底消亡。
安龍又是怎麼改名安籠的呢?
1658年,清軍攻克安龍府後,就把安龍改為安籠了。
為什麼這樣改?
因為這是前朝流亡皇帝安龍府,有安置龍駕之意,而且确實在此住了近4年,這個得清洗掉。什麼安置龍駕,算是你朱由榔的一個籠子還差不多,這倒是更貼近實際情況。
于是,安龍府被改為安籠所。
安籠所後又被改為南籠所,還在康熙、雍正、嘉慶年間升為南籠廳、南籠府、興義府,這些足以說是安龍在古代地理位置的重要。
1913年廢興義府設南籠縣,1922年改南籠縣為安龍縣。
從安隆到安龍,又從安籠到安龍,曆史煙雲匆匆散去,留存的“永曆皇宮”承載着當年的記憶,成為安龍縣厚重曆史文化的一個見證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