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荷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荷香。
荷花開放之時,亭亭一莖,漱波而立,上托芳華,下擁團葉,濯姿浣影,流馨洩香,自古以來,人們往往将它與對鏡的佳人、出浴的美女、淩波的仙子作比,美妙而形象。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則贊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從此更是美名傳揚。
江南風俗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作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在宋代,每逢農曆六月二十四,民間便至荷塘泛舟賞荷、消夏納涼。蕩舟輕波,采蓮弄藕,享受浩月遮雲的夏夜風情,分外惬意。成為一種消夏習俗。
荷花是最古老的花,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我國植荷具有悠久曆史,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它是嬌羞的菡萏,是清雅的芙蓉,是可人的芙蕖,又是脫俗的花中隐士。
荷不但美得脫俗,在嗅覺方面,有荷葉的清香,還有荷花的異香,深受人們喜愛。沈複在《浮生六記》中描寫妻子芸娘利用荷花的香氣制作香茶: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晚上,用一個小紗袋盛些茶葉,輕輕将蓮苞的花瓣撥開,把茶葉袋放到花心上,然後讓花苞自動閉合。
第二天早晨,蓮花開始綻放,而在花胎裡熏了一夜的茶葉袋也飽沁蓮芬,用袋中的茶葉泡茶,具有獨特的“香韻”。
荷花清雅脫俗,出淤泥不染,自來就是文人雅士讴歌的對象,也是宗教上聖潔的象征,為了口腹之欲,弄上一席荷花大餐總不免沾了些俗氣,因此,品茗荷花香氣一直是文人雅愛。
《紅樓夢》中曾提到“荷露烹茶”,寶钗說它的滋味更勝妙玉的梅雪烹茶,亦比宋人林洪以荷裝酒的璧筒酒來的有雅興。
古人詩意的把露珠視作為植物元神的顯現,清人王士雄在《随息居飲食譜》一書中還提到各種露水的功效:“稻頭上露,養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葉上露,涼血止噎。荷花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養血息風。”
荷花的香氣是夏日香氣的代表,有祛暑氣的功效。美學家李漁的《芙蕖》中描寫在荷花香氣中避暑,暑氣因它而減;在荷花香氣中乘涼,涼氣随它而生。在古人所繪的“消夏圖”中,也多為在荷塘邊消夏避暑情景。
動圖
日本平安六熏物中的“荷葉”為夏季熏香專用香品,模仿荷花的香氣,也被稱為蓮香。香氣特别幽靜,異常芬芳可愛。
荷葉:甘松一分、沉香七両二分、甲香二両二分、白檀二朱、熟欝金二分、藿香四朱、丁香二両二分、安息一分。将以上原料研成粉末,入煉蜜調和作丸。
日本香方中一両=15g 一分=3.75克 朱=0.625克 (一両=四分,一分=六朱),用作調和的蜂蜜中也會加入梅汁,讓香丸中帶有梅子的味道。
宋代《陳氏香譜》中亦有芙蕖香、蓮蕊衣香等,模拟蓮花香氣的方子:
芙蕖香:丁香一兩,檀香一兩,甘松一兩,零陵香半兩,牡丹皮半兩;茴香一分(明《香乘》中記載茴香二分微炒)。将以上原料研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研磨均勻,用薄紙沾取,用新手帕包裹,貼近肌膚。
其香氣宛如剛剛綻放的蓮花。使用時再加入茶末(《香乘》中為麝香)、龍腦各少許,香氣更佳,不可用火烘焙。身體出汗後,氣息更香。最适合熱天用。
盛夏裡,調制一抹清涼的荷香。焚香或佩戴,平心靜氣品聞荷香,清香四溢,一種陶醉感油然而生,絲絲涼意暑意全無。
關注微信香道:xiangdao100 發現香與生活的美好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