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VS踢拳的技術和風格差異
上期介紹的是一些關于兩種武術的背景、文化及曆史介紹,而真正區分這兩種格鬥術的是技術及風格的表現。
技術和風格的不同是兩點造成的:
- 其一,就是曆史問題了,泰拳很純粹的一門武術,而踢拳是融合性武術。
- 其二,踢拳幾十年間迅速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催動,如上文所說,踢拳的規則在各大賽事也并不完全相同,規則也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了技術及風格。
接下來我們會從多點對泰拳和踢拳的技術及風格上來解釋其差異。
希臘小光頭是位有拳擊手出身的踢拳手
拳法
踢拳,尤其是日式和荷蘭踢拳都非常注重拳法。國際上,不少的職業踢拳手,同樣兼職業拳擊手。
同樣的情況,很少發生在泰拳手身上,因為傳統泰拳訓練中缺乏西方拳擊的元素。
回看K-1的比賽、或是榮耀格鬥、昆侖決等等,你會發現整場比賽中拳法進攻非常頻繁—有時甚至會比踢腿動作還要多。
泰拳王喬治·佩托西奧的進攻
泰拳比賽恰恰相反(尤其是在泰國本土舉辦的純(傳統)泰拳),純泰比賽中以腿法進攻為主。
在踢拳比賽中,限制了扭抱、膝法,禁止肘擊,這使得運動員更容易打拳,而不用擔心被肘擊、膝撞或抱摔。
踢拳比賽中往往出現較長的拳法組合(3-6拳組合);踢拳比賽中往往包含更多的頭部運動;踢拳比賽中往往拳擊步法使用很頻繁。
k-1比賽中的拳法進攻實例:
魔裟鬥擅長4-6拳的組合進攻
腿法
踢拳的掃踢和泰拳的掃踢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低掃(低位踢)還是高掃(高位踢)—當然,有時候你很難分辨太清楚,因為很多拳手既練踢拳也學泰拳,而泰拳手也一樣,為了水平的提高,也借鑒踢拳的技巧。
但如果剖析去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蘇波邦是位集大成者
一般來說,踢拳手是轉胯起腿,并有個小腿彈踢的動作,運用下胫骨至腳背這部分進行打擊。
而泰拳手的掃踢時,整肢腿是沒有彎曲的,從地面發力再加上身體的旋轉力,達到殺傷目的。撞擊點主要是下胫骨,就像我們常比喻的那樣,泰拳手的掃踢就像棍子。
踢拳掃踢
泰拳掃腿—注意看,泰拳手在起腿時膝蓋并沒有彎曲
看另一個例子,播求的掃踢
下面是低掃的一些不同之處:
泰拳低掃
注意:泰拳手踢腿時的身體略微前傾
再看看播求的例子
踢拳低掃(荷蘭踢拳)
這種荷蘭踢拳特有的低掃方式,在K-1以及GLORY的比賽中很常見(參賽的踢拳拳手非常多,而中國賽事中練散打和泰拳的最多)。
注:美式踢拳中沒有低位踢,因為規則不允許腰部以下的攻擊。
榮耀天王羅賓
與泰式低掃腿相比,荷蘭踢拳手習慣向側面邁一步,身體和頭部略微傾斜,踢腿時候重心下壓,運用胫骨偏側面而非胫骨中心“劈砍”對手,這與泰拳的“橫掃”完全不同。
踢拳手為何這麼做?嗯,這種踢法與泰拳掃踢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可以更近距離發動,這樣有利于配合近距離的拳法進攻。而且殺傷性更強,因為這種踢法可以把全身的重心都壓進去。
可以看到他的拳腿連擊,非常流暢
另一個例子是泰拳王拉蒙的,他的掃踢是很明顯的“劈砍”。
泰拳低掃與荷蘭踢拳的低掃對比,看被踢的人的反應也能看出些端倪。
步法
踢拳的打擊節奏通常很快,拳腿配合下,打擊方式很多變,頭部運動也很多,步法也更偏向于拳擊步法。
而傳統泰拳節奏非常緩慢,配合着音樂的節奏“舞動”,這種緩慢的藝術的獨有步法是三宮步。
我們看一個例子就很容易區分開,兩種格鬥術的步法:播求的步法相對很單一,而希臘小光頭的移動步法都很多變,典型拳擊步法
接下來再來仔細對比步法的不同:
荷蘭踢拳步法
看安迪·蘇瓦靈活的步法
美式踢拳步法
泰拳步法
頭部運動
通常,泰拳手的頭部運動非常少,大多是硬拼硬打硬抗類型的。
但也有例外,如泰拳王潇殺狂、穿心腿沙瑪,他們都具備拳擊功底,在傳統泰拳基礎上夾雜了很多頭部運動。花招拳王善猜也是一位躲閃身法非常高明的泰拳手,但總的來講,泰拳手們大部分是不會頭部躲閃、下潛和多組合拳法的。
潇殺狂
另一方面,踢拳比賽中往往包含非常多的頭部運動,拳擊中出現的躲閃技巧,在踢拳手身上基本都可以看到。常關注傳統泰拳比賽的人會發現,拳法對攻的常見非常罕見,但在踢拳比賽中這種情況卻非常普遍。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拳手(比如下面這個例子中的魔裟鬥)在打出左上勾拳時會以一定的角度進行傾斜。
但踢拳手的頭部運動卻不像拳擊中那麼大幅度,因為還要兼顧對手的腿、膝等攻擊(一般踢拳手不敢做下潛動作,因為對手如果用膝或腿反擊的話,太過于危險)。
仔細觀察兩位泰拳手對攻時候的頭部相對靜止。
再來看看日式踢拳的代表魔裟鬥,組合拳進攻時候頭部有傾斜,這樣好處是進攻對方時候做預判動作,目的躲避反擊的拳頭。
不同的打擊技巧
兩種格鬥術有不少相同的腿法和膝法,也有很多技術是完全不相同的。從起源論,踢拳的曆史背景來自空手道,因此它的腿法技術更加多樣化。在踢拳比賽中可以看到斧踢(斧劈)、回旋踢、舍身踢、側踢等等驚異的打擊方式。
泰拳比賽中,腿法就相對單調很多了,他們的厲害之處在于同一種腿法的不同時機的不同運用,屬于走專精路線,踢拳手屬于走多變路線。
回旋踢
“惡魔王子”的回旋踢
這種回旋踢在傳統泰拳中很少見(不過在古泰拳表演中還是能看到的)。嗯,我隻知道,播求在比賽中曾成功的用過,在托尼賈的電影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回旋踢這種技巧,但那隻是表演而已,真實的泰拳比賽中非常罕見。
正蹬
正蹬是泰拳手的主要武器之一,即便是踢拳手也不能與之相比(想想魔裟鬥被播求一頓蹬的慘狀)。在泰拳中正蹬有阻擊、進攻、假動作的作用。
阻擊對手
進攻對手
車輪踢
車輪踢是泰拳少有的驚豔技術,大成者當屬善猜。
善猜的車輪踢
這是一場表演賽發生的意外,足看出車輪踢的威力
斧劈(斧踢)
你絕對不會在泰拳比賽中看到這一招,但踢拳比賽中還是能看到的,這招源自空手道,一般斧劈用的出神入化的也都是有空手道背景的踢拳手,最出名的要數藍眼武士—安迪哈格。
安迪哈格的斧劈
轉身肘擊
在踢拳比賽中是不允許肘擊的,這種高難度的肘擊技術隻有泰拳比賽中才會出現。且每次出現皆屢獲奇功—科爾兄弟是轉身肘的行家。
K-1末代王者恩裡克·科爾的整個職業生涯實際就是一部轉身肘擊合集。
恩裡克·科爾的轉身肘
轉身鞭拳
雖然是拳法的一種,但拳擊是禁止使用的。泰拳和踢拳中經常可以看到轉身鞭拳,而散打出身的中國運動員尤其愛用。
防守方式
泰拳手和踢拳手的另一大區别就是防守方式。泰拳手有提膝防守這招,且很管用。
而踢拳手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雅桑克萊的一雙鐵腿這些年橫掃過的那些泰拳手們。并非是踢拳手們笨,不會提膝防守,而是純踢拳本來沒這招。
現在越來越多踢拳手開始學習泰拳的防禦方式了,因為各大賽事都充斥着泰拳手的身影。
推薦你看看雅桑克萊一招踢服馬拉特的比賽
比賽節奏
最後,我們要說的一點是比賽節奏的不同之處。
在泰國,傳統的泰拳比賽是5回合制的,前2回合節奏非常慢,“真正的比賽”是從第3回合開始的。如果你沒看過泰拳比賽肯定會疑惑,為什麼呢?
原因有三:
- 1、 試探、了解對手并制造一些技術迷霧,以完善整場比賽的戰術部署。
- 2、 泰拳比賽是賭徒的天堂,所以這也是為了照顧這場比賽的投注。
- 3、 五回合比賽對專業泰拳手也是一個挑戰,所以這樣的“潛規則”也是有體能分配的考慮。
傳統泰拳比賽為什麼如此被人追捧?不僅是泰拳那點事兒,還有拳手和觀衆的互動也很有趣,有時,前兩回合的節奏平和往往是給下注者們一種暗示而已。
踢拳節奏和泰拳節奏完全不同,踢拳一般是三回合,一些主賽也有加賽到4—5回合的(前三回合、四回合平手)。
踢拳比賽往往第一回合就拼的很激烈,因為隻有三局,拳手們一局都不想輸。
泰拳VS踢拳之兩種格鬥術相互跨界的表現
在我看來,泰拳是一門“完整”的武術。它經過了數百年的沉澱與積累,又在泰拳文化的包裝下與現代競技完美結合,所以它更加穩定,它就像木質沙發,起源早、經常被使用且禁用(很耐用)。
踢拳則是現代背景下出現的符合潮流文化的一種格鬥術,它就像電視機一樣,在飛速的更新換代,發展到現在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電視機。想保持這門格鬥術的威力,就需要不停地修改與融合,還要不斷調整最适合它發展的規則。
人們對于老物件往往會更有耐心,而對新事物則是灌注更多希望,當然失望也會更大,這給踢拳非常大的壓力。
至少目前來看,踢拳手在純泰拳比賽中還是不占優勢,因為泰拳的“精”遠遠超過踢拳。腿、膝、肘、纏鬥的各種運用出神入化,踢拳手很難進行适應。或許“更新換代”飛快的踢拳,在未來會與更完善的體系,能幫助踢拳手适應更多場景。
而泰拳手如果去打踢拳呢?事實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答案,播求、西提猜、雅桑克萊等等,他們的表現非常亮眼。在适應規則方面,泰拳手的确得天獨厚。
最後的最後:
泰拳和踢拳,它們兩個都有相互的基因,“長相”有很大相似(可以說這兩項運動對彼此的影響都很大),但我還是要再重複一遍: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武術。
泰拳手兼練踢拳的好處:
踢拳中的拳擊技巧的運用和躲閃身法都是泰拳手最好的選擇,泰拳本來就是硬拼硬打型格鬥術的代表,再加上這些踢拳的靈活多變,簡直了—個人認為喬治·佩托西奧和西提猜就是成功的實例。
荷蘭踢拳式的低位踢是一個很實用的技術,對于現在越來越多兼修拳擊技術的泰拳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備選武器。
踢拳手兼練泰拳的好處:
10多年前,一位泰國的黑小夥第一次踏上日本K-1這個舞台時,全世界的踢拳迷都震驚了,誰也沒想到,日本(魔裟鬥)和荷蘭(克勞斯)的兩大踢拳天王在他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直到如今,踢拳手面對越來越“智慧”、多樣風格的泰拳高手時,依舊被克的死死的,即便勝利也多是慘勝。
同水準的兩位不同武術的拳手對決,往往踢拳手相對被動,這并非是水平問題,而是武術風格本身的一種克制(個人認為)。
對于泰拳手來說,他強任他強,我就是硬抗,他橫任他橫,我重腿掄到吐。
了解泰拳,學習泰拳,參加泰拳比賽和不同風格泰拳手對招,或許是踢拳手不錯的一種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