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拿剪刀給舅舅拜年?【初二說舅】 晨鵲鬧枝,喜上眉梢還在被窩裡,窗外就傳來喳喳喳的喧鬧,似乎還是二重唱今天大年初二了,按習俗是走親戚、看舅舅的日子所以題目說舅,是舅的話題實在太多,不妨這兒姑且說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外甥拿剪刀給舅舅拜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外甥拿剪刀給舅舅拜年
【初二說舅】
晨鵲鬧枝,喜上眉梢。還在被窩裡,窗外就傳來喳喳喳的喧鬧,似乎還是二重唱。今天大年初二了,按習俗是走親戚、看舅舅的日子。所以題目說舅,是舅的話題實在太多,不妨這兒姑且說說。
作為母親的兄弟,舅舅之稱呼是個古老的存在,甚至早于親身父親。這顯然基于母系社會的家族規矩,并且在曆史長河裡居于絕對權威的地位。現在,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譬如已然呈走婚族狀态的納西族,舅父依舊是一個家族的主宰。或許,正是這種客觀事實,大年初二看舅舅幾乎成了各地風俗的理所當然。
小時候對舅舅的感受,在感性上一貫重于叔伯,長大後理性上又向後者傾斜。其根本原因還是感情使然,正如孩子是生的不如養的親。自己有大小舅舅各一個、表舅若幹,他們大多數比母親小。記憶裡,舅舅們都十分敬重母親。作為長姐,母親在家族裡一直是付出和頂杆的角色。犧牲自己而顧全大局,是母親最鮮明的個性之一。
初二看舅,印象最深的是跟着父親去看他的舅舅。老家叫舅爺爺,這邊叫老舅。供職于長治供電局的大老舅,對年少多難得父親幫扶最多。父親也回報如兒,乃至老舅的送終棺木都是父親百裡送達。那個叫一隻眼的二老舅當過兵、打過仗、負過傷,對孫外甥很是和善親切。而官至許世友部下師政委的三老舅,回鄉極少,除了父親,大概沒幾個人熟悉。前幾年父親在世時,春節裡總要問候一番。
巧得很,母親這邊的舅舅也是三個。大老舅是晉城礦上的處級幹部,也是爺輩裡最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對母親乃至父親格外青睐,作為孫外甥也就愛屋及烏。記得25年前,在煤醫病房看望時,大老舅十分健談。對他的印象是,活得通透,看得深遠,吃得白胖。二老舅在自己童年時就病逝了,但其幺兒作為大我一歲的表舅,卻一直是小學同學,後來也是念了師範。多年不見了,骨裡很是惦念。
三老舅久居北京,早年供職外交部,小時候就常聽說他,保孩的是他的小名。香港回歸那年春節後不久,有個白胖老頭來到了荀鄉。他戴着黑禮帽,拄着文明棍,在村裡沿路打聽母親的住處。那次,他正好問到立在路邊的自己,看那裝扮聽那京腔就恍然大悟,連忙說北京舅爺爺吧,快回家快回家,這就是我媽家。後來方知,三老舅也是來找母親這個外甥女,想死後葉落歸根回老家。而當時已經遷移出老家15年了,三老舅之行的初衷,再次印證了母親在老家村裡的威信。
自己的舅舅們笃厚實在,各有手藝,無論在外工作的,還是留守村裡的。37年前,正是建保舅舅開着隊裡的拖拉機,把全家送到沁河岸邊。25年前在省城進修,更是感悟并得益于太原舅舅的好學多能。而30年前,在修建現在還住人的平房時,大舅舅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而那波折那故事最多的小舅舅,隻能用欲說還休來概括。
父系社會裡,舅舅們雖處從屬地位,但在皇權時代,内親專權的例子俯拾皆是,霍光家族和王莽新政即為典型。現代社會了,舅們擅權作威的惡習,已分化并消融在裙帶關系影子裡。所謂鄉鎮一級站所裡七大姑八大姨的現象,便是中國式基層政權的寫照。這大概也是所謂的國情和幾千年不動搖之根本吧。
自己當舅舅也27年,外甥幾番拼搏幾番風雨後,終于圓夢省城。足夠大的平台,已不屑再顧慮大舅當年的上面沒人,自己好好修為、好好把握,足夠寫意人生了。大舅那一度幾乎荒廢的日子,就像鴕鳥把頭埋在沙裡遮羞,空露一個碩大的屁股,醜陋着也萎縮着,恬不知恥,任人指點。如果還有積極可言,就當一面鏡子好了。
新入職半年裡,有幸跟着一号三進京城,無論全國經濟工作會背後,還是中央黨校底線思維講話底下,都白加黑五加二地履行着一個小喽啰應盡的職責。即便參與老幹部慰問,也是當面聆聽當年那位喊慣了"父老鄉親"的聲音。而大舅曾經三次聽其報告,還是多年前研究生班時的轶事。那"外甥打燈籠~照舊",早已不是找舅和照舅,而是舊照并立此為證,以朝乾夕惕,奉公克己。
這些年,有老家來的甥女甥男讀書堯鄉,除了以前偶有機會陪她們吃點飯轉轉外,現在基本是沒此閑暇了。因此,對她們關心不夠,關照不足,也隻好海涵點,待有空了,招呼過來,小聚一番。尤其小姨家的外孫女,在大伯家的外孫女考回老家後,會不會失落,能不能适應,都是應該過問的,還有對象問題,是不?
早飯後,利用外甥到來的空兒,不顧腳疼獨步北山,沿着"白胡子小道"悠然攀峰。到達分水嶺後北望,中南鐵路依稀可見,臨長高速路橋清晰,更高點偏西十度之地便是父親的安魂處。按理說,自己也該駕車東行,回老家看望舅舅了。況且高速通達,實在方便多了。奈何方便之後,還有種種不便,隻能止步興歎,電話裡拜年問候。
徒步繞回,午餐豐備。外甥的二舅親自主廚,三個舅媽幾成下手。家族成員都不勝酒,也沒神馬儀式感,來個能飲一杯否。圍桌而坐,各取所需。被小妗子封稱為佘太君的母親,看着膝下四個孫輩,依舊老觀念頻頻嘚啵,勸這個多吃點菜,勸那個多喝點湯……初二待甥,其樂融融!席無酒水,親情已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