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瀕危的語言能夠複活嗎?
這是個相當嚴肅的問題,人類曆史上形成了無數種語言,和物種一樣,語言也有其演化規律,當一門語言的絕大部分使用者死亡或者轉向說另外一門語言時,這門語言就陷入瀕危狀态。如果不再有人那它當作母語,那麼它就會成為死語;再往下去,如果完全沒有人使用這門語言,那麼它就會滅絕。
中國曆史上,有很多語言都滅亡了,比如西夏語,河西語,契丹語;還有些語言則是瀕臨滅亡,比如滿語,由于語言的興衰也是要符合曆史趨勢的,所以想人為複興一種語言,基本不可能。
即使是現在,全世界都想保護“瀕危語言”,也隻是希望這些語言不至于完全消逝,而能夠得到系統性的标本保存,而不是希望讓它繼續被大規模使用,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就比如在中國,現在你讓已經瀕臨滅絕的滿語再完全成為大規模的日常用語,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有這麼一種語言,它還真的就在口語消亡近2000年後,成功複活了,這就是希伯來語,這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罕見的事情。
希伯來語到底是什麼語言呢?它是猶太人的語言,猶太人我們知道,是世界上著名的流浪民族,但是憑借宗教等紐帶,2000年還沒散,公元70年,羅馬人毀掉了猶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猶太人被逐出家園流落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猶太人漸漸使用當地寄居國的語言。
但是!希伯來語沒有消失,因為猶太人是以一些宗教經典為聯系紐帶的,所以。過去2500年,希伯來語主要用于《聖經》與相關宗教方面的研究,這就有些類似于梵文和拉丁文一樣的,但,對于猶太人來說,宗教生活顯然更加重要,所以,希伯來語一直還在被用,這就為其日後的複活埋下了種子。
不過,猶太人愣就是把它複活了,19世紀開始,随着複國主義盛行,為了更好地構建民族共同體,部分猶太人準備複活這種“古老的民族語言”,第一個提出複興希伯來語這個概念的人叫艾利澤·本-耶胡達,他是立陶宛猶太人,1881年移民至巴勒斯坦,他被稱作是“希伯來語複興之父”。
不過,他提出這個想法并沒有得到猶太人的支持,很多猶太人激烈反對,原因同樣是因為宗教,猶太教畢竟也是相當傳統的宗教,正統猶太教徒強烈反彈,他們認為希伯來語是神聖的語言,隻能在宗教事務上使用,若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則是玷污了這個語言;本-耶胡達後來甚至遭人告發而被監禁。
不過,本-耶胡達沒有放棄,并以自己家庭作實驗,他和他妻子和自己的小孩隻說希伯來語,使得他們的小孩成為近兩千年來第一位以希伯來語為母語的猶太人。他并和其他人一起創立希伯來語報紙哈哲維報(1884年),并成立希伯來語委員會(1890年),而後更編纂現代希伯來語字典,為原本隻用于宗教的希伯來語發展出能夠在日常生活使用的字彙和文法。
但,他的努力并沒有太大成效,他隻吸收了少量志同道合者,畢竟,複興一種語言的難度可想而知,而後來希伯來語的複興,其實也不是基于他的努力。但他确實使得希伯來語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但是,後來随着大量的猶太民族遷到了這個“祖先之地”,情況就變了,大量的猶太人從不同地區移民到以色列,他們說的語言是不同的,這顯然不好,為了抱成團需要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語言作為母語,那麼,祖先使用的希伯來語顯然是最好的選擇。年輕的移民們急于開創一種嶄新的生活,許多人樂于讓孩子去學這種未曾實踐過的語言。
在這種氣氛中,希伯來語開始流行,第一所希伯來語學校便是在那些屯墾區設立。希伯來語漸漸在當地人日常生活中複蘇起來。後來當地越來越多猶太人使用希伯來語,經過艱苦的努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巴勒斯坦地區全部使用希伯來語的幼兒園、中小學和專業學校已達64所。當地猶太人對于希伯來語認同感也極高,據1916-1917年間統計,巴勒斯坦地區8.5萬猶太人中有3.4萬人把希伯來語當做第一用語或日常用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技術學院以希伯來語為唯一授課語言;第一代說希伯來語的家庭也出現了。語言複活成功了。
1922年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托管地後,便将希伯來語與英語、阿拉伯語一起列作官方語言。以色列複國後,自然将希伯來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可能大家很難想到,以色列還有一種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以色列境内也有近200萬阿拉伯人)。
不過,當然,現在複活的希伯來語和最原始的希伯來語也不一樣了,畢竟相隔了差不多2000年,而且直到今天,以色列都存在極端保守派,反對将“神聖的,用于宗教的希伯來語用于日常口語之間”。
作者: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