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打蟲藥會引起蟲體反應,誘發蟲在體内竄動,輕者會引起腹部不适,重者往上鑽會入膽道、甚至膽囊;往下鑽可能會進入闌尾。
常用驅蟲藥物:
1、有誘發蟲體遊走副作用的:阿苯達唑、甲苯咪唑;
2、沒有誘發蟲體遊走副作用的:噻嘧啶、左旋咪唑、哌嗪(寶塔糖)。主要是通過使蟲體肌肉麻痹,蟲體不能附着于腸壁,随糞便排出體外。
副作用都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反應。
傳播手段:
傳播途徑為經口吞入,危險因素有未洗淨的瓜果、蔬菜,部分可通過污染的手指帶入口内。
蛔蟲在人體的曲折經曆:
當蟲卵被吞入口内,到腸道後卵殼被消化液消化,釋放幼蟲,幼蟲會入侵腸粘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通過肺動脈進入肺,在肺泡内發育,然後順着氣管往上移行至咽喉部再被吞下,再進入小腸,發育為成蟲。自吞下蟲卵到成蟲産卵,需要約2個月。
尿尿排蟲、眼内有蟲:幼蟲可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各處位置,引起相應位置病變。如到腎,則經尿道排出,到達眼部,則有眼内寄生;還可以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内。
蛔蟲的營養支持:
蛔蟲的營養來源為小腸乳糜液,即源于腸道吸收食物營養後産生的大分子脂肪和蛋白。
蛔蟲如何緻病:
蛔蟲吃的是乳糜液,所以一般不會引起失血、腸道穿孔現象,對腸道的作用主要是物理刺激。
蛔蟲的習性是亂竄鑽孔。所以患有的兒童,常以反複的腹痛訴說,疼痛位置多于上腹部或臍周,可伴有營養不良,部分人可有煩躁、磨牙、瘙癢等症狀。
常見并發症:
1、膽道蛔蟲病:為蟲體在鑽到膽道,疼痛特點為右上腹絞痛,一陣一陣的,可有鑽頂感,坐立不安、面色蒼白和全身冷汗,伴有嘔吐,嘔吐物常為膽汁、偶有蛔蟲嘔出;當蟲體完全鑽入膽囊内,疼痛會減輕,但引起的感染會加重。
2、蛔蟲性腸梗阻:為蛔蟲纏結成團堵塞腸道,引起腸道不痛而發病,出現腹痛、腹脹、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治療:
應考慮蛔蟲的亂竄鑽孔習性,避免藥物引起蟲體亂鑽。
目前常用阿苯達唑及噻嘧啶組成的複方阿苯達唑,可以消除蛔蟲亂竄動副作用,驅蟲效果也好。
思考:幼蟲在肺部經過,是否引起不适?
當不明原因出現咳嗽、咳血絲痰、哮喘、發熱等症狀,經常規治療無效時,并伴随血象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痰液中有大量嗜酸性細胞。應考慮是否為幼蟲感染所緻。醫學上稱為“蛔蟲性哮喘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