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你的蛙蛙回家啦! ”
《旅行青蛙》遊戲内截圖
12月17日,《旅行青蛙·中國之旅》APPP在各大應用商店悄然上線。
也許很多人都已經淡忘了這個曾經煊赫一時的網紅遊戲。大概兩年前,旅行青蛙剛上線一個多月時,在中國區蘋果APP Store免費榜、分類榜中均排名第一;安卓應用商店的下載量也超過了121萬,日下載量甚至超過了30萬。各式“曬蛙照”、“養蛙攻略”以及“蛙蛙語錄”刷爆微信朋友圈。
2018年12月蘋果APP Store下載總榜
在沒有任何官方宣傳以及僅有日文版本的情況下,仍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甚至時隔兩年後,正式推出中文版APP。同樣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五天時間内便斬獲300多萬的下載量。
那麼問題來了,旅行青蛙到底為什麼這麼火?
01
放置類玩法:操作簡單易上手《旅行青蛙》的主角是一隻熱愛旅行的青蛙,玩家在背包中放入道具與食物,青蛙就會出去旅行,并且會給主人帶回各種特産、郵寄明信片等等。
遊戲整體節奏緩慢,界面整潔,隻有兩個主要場景,一個是青蛙的起居室,另一個是種植三葉草的院子,三葉草同時也是遊戲購買道具的“貨币”。
日文原版的遊戲主要場景
在遊戲中,玩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充當父母一樣的角色,給你的蛙準備東西。就好比小時候父母每天晚上給你收拾書包一樣。當然,這些東西也分三六九等,你的蛙吃的用的好不好,決定了他去哪,去多長時間,以及給你帶回帶什麼紀念品。
"蛙兒子“帶回來的特産與紀念品會被保存在物品欄
作為一款放置類遊戲,它不像陰陽師、王者榮耀、吃雞等其他熱門遊戲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是隻需要把它放在那裡,想起來的時候去看看即可,需要操作的步驟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不會耽誤事情,且方便填充碎片化時間,非常符合現今大衆的行為習慣。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的道具充滿中國特色
02
卡牌的收藏性:刺激收集興趣與社交屬性遊戲的主角小青蛙非常的軟萌可愛,整體遊戲的畫風也都相當的柔和且溫暖。小青蛙旅行寄回的明信片不僅有各地的美麗風光,還會有各種有趣小動物出現。玩家在收集明信片和紀念品的過程中獲得無限的滿足感,同時會刺激繼續收集的心情,進而産生持續的遊戲動力。
遊戲中角色多為可愛的動物形象
玩家在收到稀有的明信片後,也會忍不住在社交圈裡進行展示,跟當初《陰陽師》盛行時,抽到ssr卡的情形差不多,這又會引發一波關注、互動和下載。
當小青蛙離家旅行後,郵寄明信片與回家的時長是未知的。這種未知也給玩家帶來諸多期待與對“蛙兒子”的埋怨,這份對兒砸的埋怨成為了社交傳播的載體。
等待小青蛙回家的玩家們在朋友圈刷屏
03
玩家視角:足夠的留白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遊戲給每隻青蛙設定随機的算法:出門頻率、出門時間、寄明信片幾率和明信片内容(明信片内容根據玩家為呱呱準備的裝備和其他一些可能的影響因素而定,采取随機景物、随機裝飾和随機小夥伴的算法生成)。
随機獲得的各類明信片将儲存在遊戲内相冊
每個玩家都會有不一樣的遊戲體驗,收到不一樣的明信片,不可控性提升了玩家遊戲過程中的期待值。
從玩家視角出發,遊戲寄托了玩家的各種情感。根據青蛙發回來的明信片,玩家們會猜測他旅行去了哪裡,見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照片裡出現的動物小夥伴,也可以被賦予“好基友”、“女朋友”等各種各樣玩家喜歡的身份。
遊戲角色”烏龜困困“被玩家解讀為”愛串門的鄰居“
這種體驗類似于童年用玩偶和道具過家家,青蛙遊戲提供了玩具和場景,真正的遊戲過程在女孩們的自述和交流中産生。
這種“過家家”的體驗類似于過去風靡一時的電子寵物
換言之,玩家的遊戲内行為、情感投射、遊戲外二次創作豐富了遊戲本身,如果這個說法再激進一些,那就是玩家在持續地對遊戲進行“繼續創作”,玩家是遊戲的“第二創作者”。
同時,網上出現大量的二次創作衍生作品,也進一步推動了遊戲的影響力擴散。
同人漫畫——《土特産》
04
制作公司Hit-Point:“佛系”的研發基因制作《旅行青蛙》的 Hit-Point 公司最早是做傳統的日式 RPG 遊戲的,每一款遊戲都輕松有趣,玩法簡單,以創意和畫風取勝。例如早期制作的《なるものか》(就不給你吃!),玩法聚焦在主角每天做飯“磕雞蛋”這一個動作上,點一下屏幕就算磕一下,不斷“磕雞蛋”,收集蛋食品圖鑒就是這款遊戲的主要目的。
《なるものか》(就不給你吃!)遊戲截圖
大家熟悉的《貓咪後院》(ねこあつめ)是Hit-Point的成名作,玩法就是不斷地養貓。你需要在你家後院放一些貓糧、球球,來吸引各路的野貓來你這裡吃吃喝喝。
《貓咪後院》遊戲截圖
在《貓咪後院》之後Hit-Point還出過一款叫《スプーンペットあつめ》( Spoon Pets Collector )的養成遊戲。”スプーンペット”是在日本特别火的一種寵物玩具,顧名思義,最大的特點是用湯匙就能把這個可愛的小東西盛起來,同樣以休閑治愈為主題。
《スプーンペットあつめ》( Spoon Pets Collector )遊戲截圖
無論是《なるものか》、《スプーンペットあつめ》還是《貓咪後院》,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玩法非常簡單,隻需要閑暇之餘打開點兩下就好。這家公司累計的制作讨人喜歡的“佛系遊戲”大量經驗,所以能做出《旅行青蛙》也就不足為奇了。
05
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需求:治愈系與代際溝通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危機,生活在大都市裡的日本人,每天以高強度的工作和超負荷的身體運轉換取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日本人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抑郁、厭倦、空虛、猜忌等心理問題和情緒障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治愈系”這個詞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日本社會中。“治愈系”最早僅僅是在音樂領域,逐漸擴展到文學、影視和遊戲等領域。基于這樣的文化土壤,日本市場誕生類似《旅行青蛙》這樣的治愈型遊戲,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然而,時至今日,需要治愈文化的不僅僅是日本。近年來,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讓越來越多人不堪重負,焦慮與孤獨蔓延在整個社會中。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抓住一點力量來溫暖自己的内心,也急切地需要一個載體寄托自己的精神世界。《旅行青蛙》的出現,恰好給了他們情緒宣洩口。
遊戲一開始,為呱呱起名字,就讓小青蛙和玩家之間形成了一種情感鍊接,遊戲中通過玩家為小青蛙準備裝備的簡單操作逐漸強化了這種鍊接。與其說他們在養青蛙,不如說是透過青蛙構建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狀态。
《旅行青蛙》反映的是年輕人的另一面,就是慵懶和佛系。早睡、謹防脫發……已經成為90後嘴上常說的流行詞。
除此之外,不少網友表示:“玩了《旅行青蛙》之後,終于明白了自己父母的心情”。當青蛙在家的時候,玩家希望它趕緊出門玩。然而它出門很久未歸,卻又擔心它是否離家出走了。這和當父母的心情簡直是如出一轍啊!
網友制作的表情包
在日語裡面,青蛙的發音(カエル)與回家(かえる)的發音是一樣的,同時,青蛙在日本也有歸來的寓意。因此,《旅行青蛙》最想表達的一個信息,就是回家。
”蛙兒子“外出沒有消息的時候,會擔心:崽跑去哪兒了?會不會迷路?收到蛙蛙寄來的明信片,如果是單人照,會想:我崽怎麼老是一個人?
很多人還會從簡單的遊戲效果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呱呱看書打瞌睡,随我;呱呱出門不着家,随我。
種種心路曆程,俨然一副為人父為人母的模樣,也不怪乎那麼多人都以“老母親”自居了。
最有意思的是,這種為人父母的遊戲體驗,無形中為玩家現實生活中的代際溝通提供了幫助。
有朋友說,玩了這個遊戲以後,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每次自己出去玩的時候,媽媽都叫他要多拍照片;還有朋友說,他突然體會到了他媽看到别人家孩子有對象而自己家孩子卻還是單身的那種心酸之情。
最後,引用網友@萌小黑對《旅行青蛙》作為結尾:
“我突然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原來很小,小到在這座四通八達、五髒俱全的城市裡,留給我的隻有簡陋的公寓、工業化風的辦公樓,還有連接它們的長長的坡道。”
或許,在逼仄的生活中讓玩家喘一口氣,便《旅行青蛙》團隊的制作初衷。
這裡是沉娛不落厭遊戲君,下期見!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