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樂欣賞成為一種潮流,當網絡遊戲成為一種偏愛,當視頻觀看成為一種日常,那耳機的佩戴無疑是一種兼具流行與絕佳音效享受的标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戴着耳機的人,他們或是在享受音樂,或是在通話,或是在學習……總之耳機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随之而來的是,不當的使用習慣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傷害:
大量的科學實驗表明,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不可避免地會對聽力造成傷害,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導緻聽力永久喪失。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是指長時間、大音量,不是說隻要戴耳機就一定會損害聽力。同時,在相同條件下,不同類型的耳機對聽力的損傷也不同。
那麼頭戴式、入耳式、耳塞式和骨傳導式這幾種常見的耳機,哪種對聽力的損傷更大呢?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聲音的傳播途徑,明白耳機的聲音是怎麼傳入的。如下圖所示,聲音有兩種傳播途徑,一種是氣導傳播,聲波通過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再傳至内耳,另一種是骨導傳播,聲波直接通過顱骨振動傳至内耳。
其次,了解了聲音的傳播路徑,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各類耳機使用時對聽力的影響:
1、頭戴式耳機:
頭戴式耳機是用耳罩式海綿包裹住外耳的方式來建立一個接近封閉的音響環境,在物理隔音的幫助下以便用戶達到絕佳音質體驗。因為隔音效果好,媒體音量聲不需調大聲且揚聲部位離鼓膜較遠,所以相對來說頭戴式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會比較小。
2、耳塞式耳機:
耳塞式耳機是将耳機淺淺得塞在耳道邊,因為與耳道沒有很貼近,所以經常會出現漏音的情況,與鼓膜的距離也不是很近,因此同等條件下,對耳朵的傷害也不會很大。
3、入耳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是我們最常見的直接塞在耳朵裡的耳機樣式,是耳塞式耳機的升級版,同耳塞式耳機相比,因其進入耳道部位較深且與耳道緊密貼合,利用耳道共振原理,使得入耳式耳機的聆聽音效更佳。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入耳式耳機時,同其他款耳機樣式相比,其對鼓膜的傷害最大。
4、骨傳導式耳機:
骨傳導式耳機是近年來興起的耳機樣式,相對來說會比較安全,因為骨傳導式耳機是通過顱骨振動将聲波直接傳至内耳而不需通過鼓膜的,因此對鼓膜自然是沒有太大傷害的。
但因為其開放式雙耳佩戴模式,使得佩戴者在戶外嘈雜環境下的聆聽音效較差,漏音嚴重,風噪聲明顯,并且因為需要緊貼頭骨才能更好傳聲,所以佩戴時間久了難免會有些頭疼,因此即使傷害最小,選擇骨導式耳機的用戶也較少 。
分析完各類耳機的利弊,再和大家分享下幾個戴耳機你不知道的真相:
- 人的聽力會随着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弱,正常情況下聽毛細胞會自己消耗,但總戴着耳機聽歌,會讓它消耗地更快。
- 耳蝸高頻的毛細胞會最優先接觸聲音,它比其他頻率段的毛細胞所承受的壓力要大,戴耳機會讓高頻直接傳到中耳上刺激神經造成聽覺疲勞。
- WHO數據顯示在中等和高收入國家中,12-35歲的人群中,将近50%的人,在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時,音量大到不安全程度。
- 戴耳機聽音樂如果超過85分貝,時間超過30分鐘,就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
-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機沒有音量安全限制提示功能。
不管是哪種耳機長時間或大音量使用,對自身的聽力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但是,也并不是說隻要戴耳機就一定會出現聽力損失,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在使用的時候都需要适度,盡量不要在嘈雜環境下戴耳機聽音樂,需要控制時間和音量,遵循兩個“60”原則(使用時間不超過60分鐘,聆聽音量不超過60分貝)。
我是聽力師張豔豔,在聽力康複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聽器知識,哪裡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都歡迎在留言區或者私信問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