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典詩句蓑笠
經典詩句蓑笠
更新时间:2024-10-06 01:35:06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果沒有這首《漁歌子》,估計認識唐代大詩人張志和的讀者應該不會太多。1200多年前,隐居多年的張志和駕船前往湖州,拜訪好友顔真卿,一共寫下了5首詞。除了我們最熟悉的這首外,另幾首曾一度失傳,直到多年後皇帝派大臣李德裕把它找全了。後來這5首詞被衆多名家模仿,其中也包括蘇轼,但都沒能超越原作。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1

這首詞傳到現代,自然也入選了課本,成了中學生必讀、必背的經典。按說既然是上學時都會學過的,而且本來寫得就通俗易懂,那大家理解起來應該也不難。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首詞登上《中國詩詞大會》後,竟難住了不少人,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看看這道題:

唐代大詩人張志和《漁歌子》中寫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請問“青箬笠”是指?

A.竹葉編制的箬帽 B.竹條編制的雨披 C.茅草編制人草帽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2

這道題的答案是A,青箬笠是用竹子編的一種帽子,現場答題的是北大才女陳更,她很輕松地答對了。但百人團卻有28人答錯,這個錯誤率讓不少觀衆感歎:“這樣的題為何會錯!”其實正常來說,選B的朋友應該是不多的,因為“綠蓑衣”的字面意思肯定是指衣服,那青箬笠自然就是指帽子了。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3

所謂箬笠其實是一種用箬竹的葉子編成的寬邊帽,也可當成是鬥笠,這種帽子在現代仍有老漁民在使用。而蓑衣則是一種用草編成的雨衣,後來也有人用棕葉做,所以蓑衣漸漸地就成了棕衣。

可能會有朋友覺得,千年詩壇有那麼多千古名句,為何詩詞大會命題組非得考“青箬笠”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個詞自從被張志和寫紅後,就已經成了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名詞,它真的很重要。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4

大家可以翻開宋元明清的詩詞典籍,會發現“青箬笠”這3個字的出現率是很高的。蘇轼的“自庇一身青箬笠”,趙顯宏的“青箬笠西風渡口”,朱敦儒的“輕舟青箬笠”,徐俯的“青箬笠前明此事”等等,都用到這3個字。難道這些文化人出門,都喜歡戴上一頂青色的箬笠?這顯然不太可能。他們之所以這樣寫,就是因為“青箬笠”這3個字已經是閑适生活的象征,它已經是一個固定的寫法。不管他們戴的是什麼顔色的,什麼款式的帽子,他們都很有可能這樣寫。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5

事實上,張志和這首詞寫紅的不隻是“青箬笠”,還有“綠蓑衣”,甚至這個“蓑”字後來都成了一個格調很高的詞。公元1082年春天,被貶黃州的蘇轼寫了這樣一首詞: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特别是最後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千古名句,但卻有民間高手覺得這個“蓑”字用錯了。原來是這首詞前有個序言,寫着“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這位高手認為既然雨具都拿走了,那自然就沒有蓑衣了,為何蘇轼還要寫“一蓑煙雨”,他完全可以寫成“一川煙雨”。

經典詩句蓑笠(青箬笠綠蓑衣中)6

但事實上,在這裡“蓑”本身已經量詞化了,而且自張志和《漁歌子》一詞後,蓑衣就已經有了象征意,這個字眼本身就表示了一種閑适、豁達的狀态,哪怕蘇轼當時沒有穿蓑衣,也可以這樣寫。蘇轼在這裡用“一蓑煙雨”顯然更有意境,用别的詞去替代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除了蘇轼外,陸遊、孫觌、徐再思等在文人,也都用過“一蓑煙雨” 這種說法,說到底這都是由張志和寫紅“青箬笠,綠蓑衣”開始的。

通過理解張志和這首詞,我們會發現,其實古詩詞的意象是有很強的傳承性。一個經典的意象,往往會影響後世很多文人。提到“西樓”二字我們想到的就是傷感,提到“梅花”我們想到的是堅毅,提到“明月”我們往往會思鄉,而提到“青箬笠”和“綠蓑衣”,我們想到是隐士之風,這就是藏在古典詩詞裡的文化符号。這道題如果讓您來答,你會答錯嗎?歡迎讨論。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