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教科書裡,夏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而在我們中國人的曆史觀念裡,絕大多數人也都認為夏朝是存在的,不過這一點在國際上是有争議的,很多國外的史學家都認為目前中國的曆史的起點應該是商朝而不是夏朝。
夏朝到底是否存在?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還是啟,這個曾經國内有争議,在現在的課本中,夏朝的建立者是禹,而在70後、80後學習的課本中,夏朝的建立者是啟,其實嚴格來說夏朝的建立者應該是啟,禹的部落聯盟首領是各個聯盟推選出來,禹死後推選出來的首領是伯益,隻不過啟的勢力已經建立起來,獲得了很多部落的支持,這才打敗了伯益成為首領,開啟了夏朝。
如果說禹建立了夏朝,那麼之前的堯舜是部落聯盟首領,禹就成了篡位者了,至少史書上沒有這麼記載,其實可以這麼類比,禹就相當于曹操,雖然已經具備了改朝換代的能力,但他最終沒有做出這一步,啟就相當于曹丕,曹丕建立魏以後追封曹操為帝,那麼魏的實際建立者是曹丕,同樣的道理,夏朝的建立者就是啟。
夏朝存在與否,如果按照國際上的标準來說,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錘的文物證明夏朝的存在,但也不能就此否認夏朝的存在,這也是不嚴謹的,論證一個曆史事件的真實性主要從兩個緯度去驗證,一個是文字記載,另外一個是文物,從目前來看,夏朝的曆史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傳世文獻記載出現于西周,《逸周書·度邑》雲:“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竹書紀年》與《史記·夏本紀》等曆史文獻亦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夏朝的紀年與世系,有如此詳細的記載,杜撰的可能性不大。
再從文物來看,雖然發現了二裡頭文化遺址,通過碳-14的檢測來看,是夏朝中晚期時期的遺址,雖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也發現了很多宮殿的遺址,但是由于沒能出土像殷墟甲骨文那樣的文字,所以無法證明二裡頭就是夏朝的遺存,此外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目前破譯的也沒有提到夏朝,所以目前也隻能推測二裡頭和夏朝是同時期,可能是夏朝時期的首都。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共傳十四朝,十七王,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曆史地位,現代中國人常以華夏自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雖然能夠證明夏朝存在的文物還沒找到,但是記載夏朝的史書還是比較多,雖然都比較晚,但較為詳細的記載讓考古人的發掘有了方向。
為什麼外國學者認為夏朝不存在?
在讨論這個話題之前,首先應該糾正一個概念,那就是并不是外國學者認為夏朝不存在,而是外國學者認為夏朝存在的證據還不足以百分百證明這個朝代存在,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差别很大,否認夏朝的存在是為了否認而否認,後一種說法則是有待商榷,畢竟考古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每天都有新的文物出土,颠覆我們以前的曆史認知,外國學者也是從嚴謹的角度來探讨這個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咱們不要太敏感,既然是國際都認為必須有文字記錄和文物證明,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尋找同時代的文物,來證明夏朝的存在,考古是要耐得住寂寞,而讓一個朝代有了實錘的證據也需要耐得住寂寞。
比如最近申遺成功的良渚文化遺址,就是經曆了八十多年的考古挖局,才逐漸發現了祭壇、水壩、王城等一系列的文物和遺址,從而有了較為全面的證據證實良渚文明的形态,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也從側面證明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真實性。
與夏朝時期最接近的二裡頭文化是1952年發現的,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二裡頭遺址已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等文物,同時發現了大型都邑、區域性中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這已經證明是一個國家的存在,至少也是部落聯盟式的國家,相信随着考古發掘的臨近,會有更多有價值的文物出土。
而發現的商朝甲骨文中大概有5000多個字,目前已經解讀的隻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還有大量的甲骨文沒有解讀出來,随着甲骨文的解讀工作,相信也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針對夏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我們無需太多的争辯,隻要埋頭考古,随着考古發掘以及更多的文物的出現,夏朝存在的證據就會越來愈多,最終也會實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