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當中央八項規定走過第七個年頭,反“四風”也來到了“七年之癢”的時點,鼠年春節的風氣走向,不僅是檢驗改作風成效的現實依據,也将成為新一年社會風氣的重要風向标。
“廉不廉,看過年。”将視線轉向現實生活,不難發現風氣之變的脈動。“發高燒”的賀卡年曆早已不見蹤影,許多黨政機關的表彰會、聯誼會等活動精簡了;曾經“禮尚往來”“跑官斂财”的“節日腐敗”漸趨消弭,真心純粹的拜年短信溫暖人心;各類商家走起價格親民的簡約路線,許多一度被炒到天價的商品,如今回歸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價位;像豪華年夜飯、高檔節禮之類的“高奢品”,不僅離幹部越來越遠,也正在淡出社會的視線。擯棄“意思意思”,卸下“人情包袱”,七年來,八項規定從“小切口”打開“大變局”,讓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社風民風悄然改變。
表象的變化,源自觀念層面的更新。當年俗遠離了庸俗,年味告别了腐味,受益的是大家。老百姓打消了好面子、講排場的顧慮,收獲的是文化的熨帖和内心的安甯;黨員幹部卸掉了迎來送往的重負,收獲的是心靈的淨化和家庭的溫馨。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内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拂去社會心理中愛慕虛榮、崇尚浮華的泡沫,清掃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的陰霾,春節的返璞歸真,讓行進中的現代中國有了更為穩重厚實的心靈港灣。
社風民風的改變,原動力在于黨風政風的淨化。對沉疴痼疾的懲治越嚴越細,越能讓黨員幹部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但需要看到,這些年來,與反“四風”同步發展的,還有“四風”的各種變異。明晃晃的禮品禮金不收,收起名貴土特産;不再用公款滿足口腹之欲,卻“不吃公款吃老闆”;婚喪喜慶不敢明目張膽大辦,轉為搞“小圈子”辦……這提醒我們“心瘾難除”,如果監督稍有松懈,“四風”便會卷土重來。日前公布的去年12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統計表中,專門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的數據統計指标進行了優化調整,與時俱進就突出問題進行了合并或單列,傳遞出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不懈糾治“四風”的堅定決心。
春節将至,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節日病”,我們有必要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既要紮牢制度的籠子,不斷摳細節查漏補缺,讓那些處心積慮搞“七十二變”的人無所遁形;也要通過招呼在前、警示在先打好“預防針”,讓幹部在思想認識上進行自我約束,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節日“四風”的機會。春節是團圓的時刻,家庭才是過年的核心。好好陪家人吃上幾頓甯靜和溫馨的家宴,多多與老人孩子溝通交流一下感情,這何嘗不是過年應有的“規矩”?
請讓回家吃飯成為黨員幹部的一種常态,從節日裡的一杯酒、一頓飯、一包煙做起,堅決與不正之風劃清界限。隻有這樣,“節日病”才會銷聲匿迹,清風峻節、崇清尚簡的社會風尚也才能穩立不敗之地。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鮑南
流程編輯:吳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