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照片,四平(吉林),2018年1月24日
吉林:一口黏豆包 一段創業路
1月24日,在“二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裡,陳麗冬将成盤的黏豆包擺好進行冷卻。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當日是臘八節,吉林市四平市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3攝氏度。但在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獾子洞村,“二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裡卻是一派熱鬧的工作景象,理事長陳麗冬帶領工人們正在制作傳統小吃——黏豆包。
在東北,人們習慣在冬季吃一些黏性的食物,為抵禦嚴寒提供更多熱量,黏豆包就是代表食物之一。将大黃米、玉米、江米磨成粉按比例配在一起,包上紅豆餡進行蒸制,蒸好的黏豆包黃似金、白如玉。
2015年,創收無門的陳麗冬想起了制作黏豆包這個祖傳手藝,于是召集本村十餘位婦女,成立了“二丫”農民專業合作社。陳麗冬帶着社員們把各家的手藝集納在一起,取長補短,将主材挑選、原料配比、制作工藝統一,形成科學化的生産方式。經過三年努力,“二丫”黏豆包年産量達400噸,産值300萬元。工人月薪2500元,合作社工廠成了附近村屯婦女打工的好去處。
2018年,陳麗冬打算繼續升級儲存工藝,進一步完善線上銷售平台,讓黏豆包能走向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