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籠子”、“打抱秋”……這些地道的長沙話,長沙人,你有多久沒聽過了?
/ 長沙人,你還記得長沙話嗎 /
“去了很多地方,最後還是回到了長沙”
“我聽見了一句長沙話,就想回長沙了。”逗霸妹聽過很多人回長沙的理由,但隻有這句話一直留在了心中。
/ 方言會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
“普通話可以讓你走的更遠,方言則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一向不正經的紮克叔叔,面對長沙話現狀卻顯得十分嚴肅“有些語言如果不使用,不是被忘記,而是死亡。”
關于長沙話,長沙人莫忘:
1 語系
長沙話,屬于新湘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湘方言。不過“十裡不同音”,長沙城中,區和區之間都有着明顯的差别,何況是其他。
➤舉個例子:
普通話裡頭的這裡。在長沙老城北區普遍讀作該(gái)裡,城南普遍讀作閣(gó)裡。
2 發音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再說長沙話了。一些人和長輩們交流的時候偶爾還會用一些俚語,但是同輩之間卻不太懂。長沙話的發音有四個鮮明的特點:
① 冇得卷翹舌音,也冇得前後鼻音之分。
➤舉個例子:
普通話裡頭的lin(林)、ling(靈)、nin(您)、ning(甯),全部讀作lin。
普通話裡頭的lun(輪)、(long)龍、(leng)冷、(nen)嫩、(neng)能,全部讀作len。
② L、N不分;F、H不分
➤舉個例子:
腦(nao)袋、老(lao)師,全部讀作lao。
湖(hu)南變成弗(fu)蘭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說長沙話是一門很容易掌握的語音,我想大多數長沙人是認同的吧。
③ 兩個四聲放在一起,總是要忽略一個。
➤舉個例子:
你是去賣(mǎi)菜嗎?
你是去買(mǎi)菜嗎?
你會驚訝的發現,根本沒!有!區!别!
④ 發音趨于兩種形式:老長沙讀音和塑普。
➤舉個例子:
噴(pen)泉(quan)。現在已經演化成和普通話差不多的口音。但是在老口子那裡,還是讀作噴(fèn)泉(quan),可參考噴(fèn)水(shui)的讀音。
哭臉。女朋友說哭臉臉還行,換成老長沙話的阿(ā)塞(sai)你試試~
3 語調
不開玩笑,曾有北方人誤認長沙話是韓語。大概也是語調的原因吧。
長沙話的音調多,有六個,分别是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和入聲。而普通話隻有四個(輕聲都除外)。所以很多人說“長沙話像唱歌”、“長沙人調子高”也并不是沒有道理。
➤舉個例子:
譬如(ju)這個發音就可以演變為豬、除、主、注、住、菊。
/ 長沙話的“江湖味” /
“我以自己說長沙話為榮,因為這是我深愛的故鄉給我最易于辨認的身份标識。”
每個城市都有她的性格,并伴随着她的發展,滲透到語言中。像吳侬軟語、東北話的豪爽,都成了城市的标簽。
至于長沙話,紮克叔叔更願意說其帶點“江湖味道”。
老長沙城依水而生,湘江邊各式各樣的行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江湖行話。
在以甘長順和楊裕興為例的長沙面食界,關于吃面講究就不少:
落鍋起———見水跑、面條浮起來就挑起
帶迅———熟而不爛
帶迅幹———帶迅、油稍多、不要湯
二排———熟而不熔
熔排———熔而不碎
輕挑———分量少一點
重挑———分量多一點
這樣的行話,在某種意義上也很接近行業内的“黑話”,就是我們說的江湖語。而這樣的黑話也滲入到長沙人的生活中:
➤舉幾個例子:
“裡手”,延伸來說還有【撐裡手】、【撐闆鴨】。“裡手”的意思就是懂的多,什麼都懂,什麼都裡手。
當(擔)寶,以前老口子讀作當(擔)貴太爺,撮貴貴也是這個意思。
“沙碼子”一般指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一些特定的人群中,被外地人稱叫的頻率高。
所以啊,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娭毑,或許她不知道,從她口裡講出的長沙話居然是幾千年前的古音,這就是方言的魅力啊!
/ 消失的長沙話 /
“你們有沒有發現,身邊将長沙話的人越來越少了。”
1 普通話的普及
現在的長沙話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正在逐漸失去自身的新湘語特色。
很多家庭為培養小孩普通話,在日常交流中,也特别注重使用普通話。所以在長沙家庭,可以看到這樣的局面:爺爺奶奶說長沙話,孫子孫女說普通話,他們互相替換使用對方的常用語言,便成了塑普。
2 外地人口的融合
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口湧入長沙,語言的差異讓長沙人下意識的說起了普通話。更别說在外幾年後回長沙的,更是忘記了長沙話最原始的發音。
于是,很多長沙年輕人陷入在一個既不會說正宗長沙話也說不好标準普通話的尴尬境地。
當然,不要害怕方言會消失,為了保存湖南話中鮮活的鄉音,汪涵啟動了湖南方言調查“響應”(響應)計劃。
顫抖吧!長沙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