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各個企業為了了解用戶的滿意度情況,往往會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其中顧客滿意度問卷就是一個很好的、也被大多數公司所采用的調研方式,看似很簡單的調查問卷其實隐藏着很多玄機。接下來,本文作者就為我們針對調查問卷展開了詳細地說明,看看如何利用調查問卷,更好的收集到用戶的真實需求。
接近年底了,各大機構都開始發放顧客滿意度問卷,收集客戶反饋,對自家的産品服務滿意度進行年度評估。作為常用的用戶調研方式之一,問卷調查的優勢在于調查面廣、能夠獲得更多的反饋數據。
問卷調查得到的答案一般是封閉式、結構化為主,所以,在問卷回收數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可以得出相對量化的分析結論。但是它也有缺點,主要是不夠深入,而且問卷的設計很大程度會左右用戶的回答,并因此直接影響到收集的數據質量。
問卷設計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如何讓被調查者的體驗更好,從而使問卷收集的數據更加有效?本文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嘗試分析一下其中的問題。
一、簡潔、清晰的陳述,避免模糊滿意度問卷調研一般都以問答題的形式,并大多數提供單選或多選的答案為主。
問題的措辭、選項的措辭、選項的順序和上下文語境都會影響用戶對問題的理解,進而影響用戶的回答。此時如果輕信問卷數據的質量,就會得出誤導性的結論。
所以,問題的陳述方式必須足夠清晰,避免模糊和含混,一方面需要問題描述足夠簡單不要啰嗦;一方面,又不能過于簡單而導緻内容描述不清。
下面的問卷問題看上去過于細緻,但對被調查者而言,基本上很難準确回答:
首先,單個問題就有如此多的文字和衆多的選項内容,會引起閱讀困難。更重要的是,普通顧客無法把體驗細分到超市的諸如“百貨區/專櫃區”等不同區域,也不能區分“員工”和“服務人員”的不同。
我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用戶體驗符合“峰終定律”,雖然整體體驗都來自每個觸點的細節,但人們并不會記住所有細節體驗,隻對最明顯的那部分體驗有印象。
上面這個問題的設計,完全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的問題,把管理上的關鍵點全部反映到問題中,非常繁複具體,但這類問題顧客是無法準确回答的,普通人不會注意到這麼多的細節。
下面是一份母嬰連鎖服務品牌發放的滿意度問卷問題:
這兩個問題文字雖然足夠簡短,但卻因為過于簡單,同樣會引起理解問題。
提問者其實想要問的是用戶的需求:“您希望線上秒殺商品多長時間一次”、“您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有哪些”,但是由于表述過于簡略,含糊不清,被調查者可能會誤解為要回答現狀如何:“目前線上秒殺商品多長時間一次”、“現在發布的内容有哪些”等等。
二、避免專業術語長期處在專業行業領域的從業者,會習慣成自然的使用行業用語。面對最終顧客時也不能轉換角色,想當然的認為顧客同樣會理解這些術語概念。
上圖這個某銀行的滿意度問卷提問,就屬于這類情況。
“個人零售服務”是專業術語,普通顧客并不能理解銀行的存取款和理财等服務為什麼變成了“零售”。“零售”對普通人而言屬于商場便利店的範疇,和銀行沒有關聯,因此對這種問題就會出現理解困難,導緻回答不準确。
同樣的,以下回答選項中提到的“檢索查找”、“系統響應”、“交易控制”等名詞,都是産品設計者對功能的分類,普通用戶不能立刻明白它們代表什麼。
歸類之後又舉例,文字顯得非常啰嗦,不如去掉前面的環節部分描述,直接把具體功能列出,同時還能讓回答選項字數減少,提高閱讀效率。
當被調查者出現理解困難時,答案的準确度就會嚴重下降,問卷收集的數據質量也就無法保證了。
三、一次隻問一件事「在購買紙質圖書或電子圖書時,你最看重哪些因素?」這樣的問題會讓人困惑,究竟要回答前者還是後者,兩者對應的答案不一緻。對研究員來說,這種問題的答案也很難分析,無法清晰界定用戶的選擇代表的具體意義。
上面的問題,選擇回答“是”,能夠說明什麼?
雖然我們希望調研問卷中的每個問題都能集中到某個主題,但如果這個主題有不同的角度,最好分開提問,而不要把多個問題整合成一道題,比如:
這樣的表述雖然沒有太大的歧義,但是把兩個問題糅合在一起,同樣會引起被調查者的理解不便。這裡主要是指因為問題複雜度上升,導緻思考停頓的時間太長,而影響答題的流暢程度。
四、提問要符合邏輯有的問卷問題表述不嚴謹,甚至不符合語法邏輯,也會引起回答困難。
上圖是一家超市的滿意度調研問卷問題,問題主幹是“是否買過”,回答本應是“是”或“否”,而不是直接回答“在哪個渠道買過”。
問題和回答沒有邏輯關系,看上去像是把不同的兩組問題和答案做了錯誤的搭配。同理還有下面這個問題:
五、回答選項要對稱
回答選項應該包括所有可能性,必須同時正向和反向回答,并且也需要有相同的力度和強度。
下面的回答選項設計,全都是正向的,也就是說,設計這些問題就是要得到誇獎。
這種設計無論怎麼回答都能收集到正面信息,無疑是片面的,滿意度調研也流于表面形式,起不到獲得真實情況的作用。
選項對稱的另一方面是不同選項含義要互斥,而不是同一種回答的不同表述方式,比如:
「情有可原」表示「不該,但是可以理解」,那麼持這種觀點的用戶應該選擇回答「不該」還是「情有可原」?
六、站在顧客角度其實上面很多例子都能說明這一點,“顧客/用戶角度”經常被大家提到,說起來雖然很好理解,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
上面這個問題,角度很真誠,确實想了解自己的不足,才會這樣提問。但是問卷設計者忘記了,如果顧客沒有選擇自家的服務,可能根本就不會來這裡答題。
站在顧客角度考慮,還包括對顧客的充分了解,比如這樣的問題:
這個銀行的滿意度調查是在銀行 App 上推送的,用戶經常使用 App 的哪些功能,使用不同功能的頻率分布,屬于大數據分析的内容。這些數據本應能夠從App 後台獲取到,而不應該再次在調研問卷上問一遍。
上面這套問卷中還有好幾個類似的問題,詢問用戶是否使用過多個不同功能。也許這類問題設計是為了展示下一個相關問題做判斷,但實際上,這一步判斷是多餘的。
用戶對這類問題的體驗也會很差,相當于明知故問。
在充分了解和理解顧客/用戶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對不同使用習慣的用戶,有針對性的提出不同的問題,做到個性化,應該是問卷調查方法的精細化設計方向。
大家在平時參與各類調查問卷中還遇到什麼問題,歡迎在留言中交流。
本文由 @鹈小鹕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