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古稱之罘,這個“古”可不是一般的古,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史記·封禅書》(西漢,司馬相如)記載:
“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廟位于濟南市曆城區柳埠鎮柳埠村東北端、鳳凰山腳下的一個山崖上。)。天齊淵水,居臨?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現梁父山巢父祠)。蓋天好陰,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磁山?)。五曰陽主,祠之罘(芝罘島陽主廟)。六曰月主,祠之萊山(龍口萊山月主祠)。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頭日主祠)。成山鬥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青島琅琊鎮四時主祠)。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币雜異焉。”
泰山《封禅大典》
齊地原為鸠爽氏故居,其後又有季荝氏、逢伯陵氏、薄姑氏,這些氏族部落是土著。周武王伐纣得天下,封功臣呂尚于齊,後來為齊首都的營丘(臨淄)尚為夷族的萊人(膠東人歹毒啊,能打)所盤踞,大約姜太公用了若幹武力加以掃蕩,始能将萊人驅逐或逐漸消滅。皆見《左傳·昭公二十年》及《史記·齊太公世家》。
但是,雖然齊國将這些土著都統治了,齊國的文化開放風氣還是很不錯的(稷下學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稷下學宮位于淄博臨淄),它允許百姓繼續信仰他們本來的宗教神靈,隻不過把他自己也加進去了,原來的七神變成了八神,它成了最大的天齊神(地主變天主?)。為什麼這麼講呢?原因有二:
一是地理上來看,把天主弄到個小泉水邊去祭祀,地主卻跑到巍峨泰山去祭祀,與自古以來中華“天為大”的傳統思想不符。
二、中國的神靈群數有一、有三、有五,有七、有九,極少聽說有八個一群的神仙,三山五嶽,七星九曜,這個八神将很有湊數的嫌疑了。
現在我們對之罘祭祀陽主(芝罘島陽主廟)基本有個大概認識了,陽主應該是本地原始土著祭祀的神靈,陽主的出現肯定是在姜尚封齊之前,之罘的地名也該出現在姜尚封齊之前,究竟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這我們要先解開心中另一個困惑:明明是在海邊,應該漁業是比較重要的産業,為什麼地名偏偏是帶個“罘”字?“罘”可是捕獸用的網啊(見罘字淵源)。這個疑問可是給我們帶來一個天大的問号。難道古代的芝罘島上有什麼野獸嗎?那麼古老的年代,會不會是恐龍什麼的。。。
芝(之)字釋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閑視~。
5.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罘”字溯源
“罘”字是形聲字,下面是個架子,上面有網。古文意思有三:
一曰捕獸的網,秦漢以前大都是這種用法;古時候,網的名稱是很講究的,用途不同,用字不同。罘--捕鹿的網;罝--捕兔的網;罝罘,泛指捕獸的網,羅--捕鳥的網,罛--捕大魚的網,罜--捕小魚的網;還有一個"罟"字,跟"罔"字一樣,也是一種捕鳥工具等等。《禮記·月令·季春》中有雲:“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中有“。。。。子虛曰:“可。王駕車千乘,選徒萬騎,田于海濱。列卒滿澤,罘罔彌山,。。。。”
二曰罘口,照壁的古名,如《三國志·魏·明帝紀》裴注引《魏略》:“築阊阖諸門阙外罘囗。”然而,至唐時,其已與檐下防鳥雀的網混用一名。段成式自入仕途,與所交往的數十位官員談此話題,都稱檐下防雀網為罘囗。為此,他在《酉陽雜俎》中羅列材料,說影壁:《禮記》曰:疏屏,天子之廟飾。鄭注雲:屏謂之樹,今罘囗也。列之為雲氣蟲獸,如今之阙。張揖《廣雅》曰:複囗謂之屏。劉熙《釋名》曰:罘囗在門外。罘,複也。臣将入請事,此複重思。……王莽性好時日小數,造使壞渭陵、延陵園門罘囗,曰:“使民無複思漢也。”魚豢《魏略》曰:黃初三年,築諸門阙外罘囗。
罘囗稱照壁,漢代時并無歧義的,鄭玄用來釋屏。鄭玄講照壁上浮雕刻畫“雲氣蟲獸”,實是後世九龍壁的濫筋。《釋名》所言,與門之塾如出一轍——塾,熟習應對之詞;罘囗,“臣将入請事,此複重思”:君王的大門真是不好進,要熟思加複思。至于王莽,這位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挺有意思,他篡漢,劉伯升興兵抗拒,他就下令在門塾挂劉伯升像,用箭射之;他又派人去漢元帝的渭陵、漢成帝的延陵,毀陵園門口的罘囗,“使民無複思漢”。
還有一個常用的組合詞“罘罳si”,原來是指設在屋檐下防鳥雀的網或是設在宮門外或城角的屏風,上有孔,形狀似網,用于守望和防衛.後來常見于唐以後的文學作品,形容其連通曲折如網狀的樣子,全唐詩裡搜索一下,能找出好多用“罘罳”的詩句來,當然這裡的“罘罳”跟捕鳥的網是沒什麼聯系了,成了純粹的形容詞了,浙江還有個罘罳山,全中國也就這麼兩個帶"罘"字的地名了吧。
古代設在門外或城角上的網狀建築,用以守望和防禦。《漢書·文帝紀》:“ 未央宮東阙罘罳災。” 顔師古 注:“罘罳,謂連阙曲閣也,以覆重刻垣墉之處,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 漢·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積土成山,列樹成林,台榭連閣,集觀增樓。中者祠堂屏閤,垣阙罘罳。” 明·夏完淳 《感舊步仲芳先生韻》之五:“睥睨浮雲三殿曉,罘罳落月九天寒。” 設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鳥雀的金屬網或絲網。 唐·杜甫 《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一:“黃鸝度結構,紫鴿下罘罳。”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士林間多呼殿榱桷護雀網為罘罳。”《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九年》:“宦者曰:‘事急矣,請陛下還宮!’即舉軟輿,迎上扶升輿,決殿後罘罳,疾趨北出。” 胡三省注:“ 唐宮殿中罘罳,以絲為之,狀如網,以捍燕雀,非如漢宮阙之罘罳也。” 指室内的屏風。 宋·洪邁 《夷堅三志壬·吳仲權郎中》:“明日,索浴治具於房,婢以罘罳圍之。 吳曰:‘何用?’曰:‘恐為隙風所搏。’” 明·花夢月 《浣溪沙》詞:“一窗日影到罘罳。”
看過這些後,關于芝罘的含義,你是不明白點了?
不明白可以再看下面的幾種說法。
說法一:(靠譜程度★★)
關于[芝罘]一名的由來,“芝”是去往的意思,“罘”字上面的四字是繁體魚網的縮寫,而下面的不字則代表“曬魚網的架子”。整個“芝罘”在古代連起來念的地名上的意思就是:“去到曬魚網的地方”。
說法二:(靠譜程度★)
煙台古稱芝罘,因有芝罘山而得名,《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傳說秦始皇三次東巡尋找長生不老藥,卻沒有找到,便深有感觸,說決不第四次出來尋什麼長生不老藥了,因“罘”為“四”、“不”組成,就是第四次再也不來的意思。感歎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長生不老藥,于是就把射殺大魚的地方賜為“芝罘”了。
說法三:(靠譜程度★★★★)
芝罘島的形狀,恰似一株巨大的靈芝;“罘”即屏障。芝罘島橫卧在黃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照壁),護衛着身後的沃土。也就是說這個島有“靈芝”一樣的形狀,有“罘”一樣的作用,因此稱之為“芝罘島”。
說法四:(靠譜程度★★★)
芝罘,古稱之罘。“罘”是古代的一種獵具,看芝罘島的形勢(照壁),一線連陸,環島臨海,正是圍獵的好去處,它的得名,很可能與狩獵有關。
本文由【煙台旅遊圈】綜合整理,所有圖文來源于網絡。
,